-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类: 1、半定量PCR法(semi-quantitative PCR); 2、定量竞争PCR法(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PCR); 3、实时定量PCR法(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特点: 此类方法在实验室阶段基本成熟; 只是要对不同物种、品种的不同性状基因研究具体的条件; 但它对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 费时; 准确性也需进一步确定。 (3) “DNA芯片”技术 方法:通过微加工和生物化学技术,使成千上万的基因集成在lcm2的芯片上,将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到检测的整个过程集成化以获得所谓的微型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 此方法于80年代提出设想,90年代进行实质性科研.现在进行的商业化生产芯片主要在医学上应用,且品种极少。 特点:可以预见,它在转基因作物上的应用普及将极大地提高分析的自动化和速度,并降低成本和污染等。 检测趋势1: 随着转基因食品商品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目的基因将被转入种类更加繁多的食品作物中,使用的启动子、终止子也将不再局限于目前的几种。 因此,常规PCR检测将可能造成越来越多的假阴性,能同时检测多个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内参照基因的基因芯片将成为必需。 检测趋势2: 建立快速可靠的GMF检测手段,也成为卫生监管部门面临的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问题 The End! * * 转基因食品不能证明与对应的参照食品实质等同时,要做进一步的毒理学试验,试验主要包括: (1)毒物动力学试验,了解它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情况 (2)遗传毒性试验,包括体外试验和体内致突变试验 (3)潜在致敏性试验 (4)基因传递与稳定性试验。检查是否导入的基因向人畜胃肠道中存在的微生物中转移和表达 (5)微生物定植和微生物致病性试验。对本身是活菌或含有活菌的新型食品要评价这两项指标 (6)啮齿类90天喂养试验。其中注意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及生殖毒性 (7)验证对人类的安全性;一定时期后,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再评价。包括耐受量、肠道群菌谱及数量等。 Safety assessment of the marker gene标记基因的安全性评价 标记基因的用处? 转基因作物在实验室阶段经常要用抗生素作为抗性标记进行筛选; 选择标记基因用于植物遗传转化中促进转化细胞、组织和转基因植株的生长。 The normal marker gene:常见标记基因:(1)marker gene for kanamycin resistance 抗卡那霉素基因(2)marker gene for new hygromycin resistance 抗新潮霉素基因(3)抗草甘膦基因(4)GUS报告基因 公众为什么关心标记基因的安全性? 尽管国际社会认为大部分常用的标记基因是安全的,但仍有一部分标记基因的安全性未能确定; 所谓的安全使用的标记基因,仅指基因本身,并不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基因多效性及其它多种可能的次生效应,次生效应可因插入位点不同而异,目前人类无法预测基因插入位点和准确地做到基因的定位整合。 标记基因涉及的安全性问题: 标记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直接毒性; 蛋白代谢产物的毒理学安全性; 蛋白质的过敏性和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性 标记基因的评价内容 1、Whether the labeled gene is toxic to human directly 标记基因有无直接毒性 任何DNA都由4种碱基组成 DNA在小肠中仅有200mg 标记基因DNA在结肠中仅有0.3-1pg,在消化道中是微不足道的 DNA在消化道中很快被降解 WHO、FDA实验证明食物中的转基因DNA本身无安全性问题 2、The possibility of transferring horizontally 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性 DNA被降解成小片段或核苷酸,在进入肠道微生物存在的小肠下段,盲肠及结肠前已被降解。 即使DNA完整存在,DNA转移并整合需要有感受态的细胞,其过程非常复杂,同时小肠上皮细胞新陈代谢,半衰期很短,不断被取代,不可能保存下来。 3.The unpredicted poly-effect of gene 未预料基因多效性 常规育种中筛除不利性状 进行实质等同性鉴定 4.The safety of labeled gene coding protein include the direct toxicity, allergenicity and co-effect 标记基因编码蛋白的安全性包括直接毒性、过敏性、因蛋白的催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