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检查与防治培训讲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致病性 1、梅毒螺旋体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人,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宿主,也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2、梅毒按传播途径分先天梅毒(胎传梅毒)和后天梅毒(获得性梅毒)。 3、获得性梅毒,经性接触传播,以反复隐伏和再发为特征,临床分为三期。 Ⅰ期梅毒(初期)又称初疮   ※ 破坏性小,感染性极强   ※ 感染后3周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结称“硬下疳”   ※ 多见于外生殖器   ※ 4~8周后,不治自愈 Ⅱ期梅毒   ※ 硬下疳自愈后,经过2~3个月无症状潜伏期后进入Ⅱ期   ※ 破坏性小,感染性强   ※ 出现苍白亚种螺旋体血症   ※ 全身皮肤粘膜梅毒疹   ※ 全身淋巴结肿大,并向骨、关节、眼和其他脏器扩散 Ⅲ期梅毒   ※ 发性于感染后2年左右,也有长达10~15年之久   ※ 感染性小,破坏性大   ※ 病变播及全身组织器官(皮肤、肝、脾、骨骼)   ※ 慢性肉芽肿,损害进展和消退常交替出现   ※ 严重者危及生命 4、先天梅毒(胎传梅毒)   ※ 多发于在妊娠4个月之后   ※ 引起胎儿全身感染导致流产、早产和死胎   ※ 出生梅毒婴儿,可表现为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等。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标本   Ⅰ期梅毒  硬下疳渗出物   Ⅱ期梅毒  梅毒疹渗出物,淋巴结抽取液 (二)方法   1、显微镜检查 2、血清学诊断 ①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   ※ 抗原为(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   ※ 血清中的反应素为抗脂质抗体。   ※ 方法有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Vener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apid Plasma Reagin   ※ 适用于大量筛选 ②特异性血清学试验   抗原为(Nichols株螺旋体)   抗体为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方法有FTA-ABS试验(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优点:特异性强,可用于梅毒螺 旋体证实试验 第十七章 支原体 要求掌握:   1、掌握支原体的概念、形态结构特点及培养特性;   2、掌握主要病原性支原体的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   3、熟悉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 第一节 支原体的概念及种类 一、概念: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形态上呈多形性、可通过除菌滤器、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属于柔膜体纲中的支原体目,下分三个科:   支原体科 Mycoplasmataceae   螺原体科 Spiroplasmataceae   无胆甾原体科 Acholeplasmataceae 支原体科 支原体属64个种 脲原体属2个种   对人类主要致病性支原体包括: 支原体 致病性 肺炎支原体 M·pneumoniae 肺炎、支气管炎 人型支原体 M·hominis 泌尿生殖道感染 生殖支原体 M·genitalium 泌尿生殖道感染 穿透支原体 M·penetraus 多继发于艾滋病 溶脲脲原体 U·urealyticum 泌尿生殖道感染 二、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 体 积:最小0.2~0.3μm,能通过除菌滤器 ※ 形 态:球形、丝状等 肺炎支原体 ※ 结 构:细胞膜由三层含蛋白质和脂 质成分构成,内外两层为蛋白质,中层 为脂质 (含固醇)细胞膜外有荚膜(致 病因素),还有特殊的顶端结构(具有 粘附细胞),微丝—网(与运动有关) 没有细胞壁 ※ 染 色 性:革兰染色阴性,Giemsa染 色呈淡紫色。 4.间歇蒸汽灭菌法: 100 0c,汽浴,30min/次 流通蒸汽消毒法重复三次,每次间歇期置37℃温箱过夜,促使芽胞发芽变为繁殖体,被下一次蒸汽灭菌时杀灭。 主要用于营养培养基的灭菌,可杀死芽胞。 5.高压蒸汽灭菌法: 121.3 0c 汽浴(103.4kPa),15~20min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二、辐射杀菌法 (一)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杀菌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其中

文档评论(0)

youngyu03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