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建筑设计与规划.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寺院建筑设计与规划 讲座提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研究员 北京大通智胜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 王志远 教授 2009.4.18 一、中国寺院建筑的历史回顾 1、借衙为寺 鸿胪寺 大理寺 《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明史.职官志三》:“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岁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赞百官行礼。”鸿胪寺 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 衙署   中国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周礼》称官府,汉代称官寺,唐代以后称衙署、公署、公廨、衙门。衙署是城市中的主要建筑,大多有规划地集中布置,采用庭院式布局,建筑规模视其等第而定。衙署中正厅(堂)为主建筑,设在主庭院正中,正厅前设仪门、廊庑,遇有重要情况才开启正门,使用正厅。正厅的附属建筑为长官办理公务的处所。衙署内有架阁库保存文牍、档案,有的还有仓库。地方府、县衙署附设军器库、监狱。京外衙署还附设官邸,供官员和眷属居住。 最著名的当是白马寺 一、中国寺院建筑的历史回顾 2、舍宅为寺 A 帝王 B 官宦 C 富绅 汉末至南北朝时期舍宅为寺的风气大盛。因为高官、王府有钱,住宅建设得相当豪华,把自己的家宅送给佛寺,这种风尚叫作“舍宅为寺”。   例如,在汉魏洛阳城里,西阳门内御道行之北有一个建中寺,这里在普凤元年是尚书令乐平王尔朱荣的私宅,这座住宅建造极为奢华,纵横方向的梁栋已超过当时规定的标准,在500米之间廊庑接连,其中有大法堂、光华殿。大山门名为光临门,比一般的人家门与堂都显得宏伟,这是舍宅为寺。 愿会寺,为中书舍人王翊的舍宅为寺,在洛阳青阳门外二里孝敬里,堂宇宏伟,豪华万端。其中有花园石雕,林木森森,有平台,有复道,在当时来说,建这样的大宅还是少有的,后由主人舍其作寺了。下面所举也是比较典型的舍宅为寺:   平等寺原为广平武穆王怀的舍宅为寺;   高阳王寺原为高阳王雍之宅院为寺;   光宅寺为天后之梳法堂之舍宅为寺;   静域寺为太穆皇后的住宅为寺。   当时佛寺之多,不胜枚举,仅仅北魏这一个时期,佛寺达3万多座,可见当时佛寺之多,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都是舍宅为寺的。    【诗词名称】:咏裴休舍宅为寺 【诗人】:袁甫 【年代】:宋 【正文】: 我怜裴相爱参禅,石上莲花几刻镌。 舍宅何如休起宅,赞侯师俭是名言。 一、中国寺院建筑的历史回顾 3、筑塔为寺 印度传统 中国风格 桑奇大塔 大觉寺塔 一、中国寺院建筑的历史回顾 3、筑塔为寺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一、中国寺院建筑的历史回顾 4、合窟为寺 印度传统 中国风格 一、中国寺院建筑的历史回顾 4、合窟为寺 麦积山石窟,座落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25公里的一座浑圆如麦垛的红色独峰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西魏文帝时,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皇后乙弗氏亮,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太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再修岩窟”,亲自降诏,在麦积山建宝塔“救葬神尼舍利”,并敕赐麦积山寺院为“净念寺”。 一、中国寺院建筑的历史回顾 4、合窟为寺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