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教学设计--2011.7.30.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力的合成”的教学设计 福建泉州师范学院 周榅宝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司南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山东科技出版社)第5章第1节。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力的图示,摩擦力等相关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力的合成如果没有学好,在后续课的学习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都会感到困难。如果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掌握不好,后续课程中的有关物理量的合成就会出现困难。本节课运用等效替代的观点、来进行力的合成等内容的教学,因而培养学生建立等效替代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这将有利于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力学部分的知识基础,然而要他们马上就接受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还是有困难的。 从思维能力来看,这一节要求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抽象出力的合成的本质。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而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水平还不是很高,这容易形成学习障碍。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任务分析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三、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明确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把学生活动的过程、方法以及经历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作为课程标准之一。依据这种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把力的合成规律这种全新的知识,让学生去研究,获得亲身感受,加深对矢量合成法则的理解。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猜想、实验研究找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和矢量合成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倡导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猜想,实验验证,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 但是高一学生刚接触矢量,对矢量的运算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可以借鉴,以前有的只是对如质量、时间等标量的代数运算。所以对他们来说,研究力的合成定则是一个难题,教学过程中注重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研究”,体现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淡化教师的“教”,加强小组间的学习、交流、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猜想、设计方案、探求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一方面尽量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上述教学任务,学生情况分析和设计理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   3.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会用它求两个分力以及几个分力的合力。   4.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力与分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研究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力方法的过程,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逻辑思维和实验相结合研究问题的巨大作用,并由此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2.体会科学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设计说明】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体现了物理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并且目标是结合力的合成的具体内容设计的,避免了空洞的、千篇一律的目标。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过程。 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并得出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结论。 六.教学媒体 多媒体与课件,实验器材:力的传感器,力的合成研究系统,计算机、网络、投影仪、教科书,细线,直尺、三角板和板书、板画等。 七. 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事件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1-2分钟) 教学任务及实现途径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由于这是本章的第一课,通过介绍一些自然奇观和我国的一些伟大建筑成就,它们都包涵了丰富的力的知识。通过这样来培养学生学习力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亲近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展示PPT列举自然奇观:贵州的梵净山蘑菇石 列举我国建筑:山西的悬空寺 在教师引导,介绍下,在欣赏这些奇观的同时,进行思考。蘑菇石是如何形成的?悬空寺为何能屹立在崖壁上历经千年而不到?(1-2分钟)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介绍这些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奇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萌发他们探索、发现新知识,求知的欲望。 教学事件 2 复习本节课要用到的相关物理知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坚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