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李商隐诗两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李商隐诗两首》导学学案 【学习导引】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都是广为流传且经常为人们引用的千古名句。在诗歌创作中,他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1.在了解李商隐生平及创作风格的基础上,重点是诵读与感悟。 ??2.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积累整合】 一、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然后同桌互相听写一下。 五十弦 惘然 更九州 马嵬 宵柝 晓筹 锦瑟 杜鹃 沧海 二、请你写出下面字词在诗中的含义。 无端 华年 可待 惘然 徒闻 晓筹 四纪 莫愁 三、相关链接 1.文学文化常识 古 古体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代 乐府诗(带有歌、行、引、吟的诗) 诗 七律,如杜甫的《登高》 歌 律诗 五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近体诗 七绝,如高适的《别董大》 绝句 五绝,如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之为“小李杜”。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初为牛(僧儒)党令孤楚赏识,被表为巡官。开成二年,因令孤楚之子令孤绹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弘农县尉。李(德裕)党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为掌书记。后商隐与王女结婚。这行为被牛党视为“背主忘恩”。从此他一生处在牛李党争的漩涡里,无法摆脱,郁郁不得志。开始,他虽遭打击,但还有热情,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想有所作为。及李德裕为相,朝政有些起色,他也比较积极。后来牛党上台,政治上倒行逆施,他再次受到排挤,到桂州、徐州、梓州等地做幕僚,最后在郑州抑郁而死。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3.写作背景 (1)《锦瑟》一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一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2)李商隐写作《马嵬》一诗时,“马嵬事件”(唐明皇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而逃。禁军部队因怨愤而哗变,在陕西兴平县西马嵬坡杀了杨国忠,并迫使玄宗赐死杨贵妃。这就是历史上的“马嵬之变”)已历八十载,人们谈笑之,咏叹之,而立意又因人而异。在作者之前,已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等名篇。 4.文章题旨 《锦瑟》是抒情诗,首联慨叹年华已逝,颔联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怨愤,颈联表现了诗人爱慕高洁的执著,尾联收束全篇,表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马嵬》是咏史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一、《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人们所喜爱,也是最难理解的代表作,因而,也就往往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关于这首诗的意思,过去曾有过很多说法:有人以为是爱情诗,“锦瑟”是令孤楚家的婢女。有人以为是悼亡诗,是诗人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的。还有人以为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所以,这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现在人们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聆听锦瑟之繁弦,追思华年之往事,为自伤身世之作。请同学们再次通读全诗,细细揣摹句意,你对这首诗的主题是怎样理解的呢? 二、马嵬,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叛。攻破潼关后,玄宗西逃,到达马嵬驿,禁卫军不肯西行,诛杀了杨国忠,并迫使玄宗缢死杨贵妃,史称“马嵬兵变”。在事过八十年之后,作者写《马嵬》一诗,其用意何在? 三、《马嵬》一诗突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一一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探究创新 一、“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