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mier测定及其临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rotest Probability * D-二聚体作为体内交联纤维蛋白水解的标志性产物,其临床诊断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同。它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和阴性预示能力,在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排除,DIC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卫生部2009年版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路径中规定:在诊断和溶栓治疗中必查DD * 在已确诊的82例DIC患者中,D-二聚体本身的诊断效率可达80%。如果联合D-二聚体和FDP进行诊断,效率更高,可达95%。 24小时检测一次 *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因手术本身增加D-D水平,故采用合理的D-D临床界值排除全膝关节和全髋关节术后患者并发DVT的可能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ST段阳性心肌梗塞临床路径的诊断与治疗中都要求检测DD * 肿瘤患者血栓性疾病增加的病理学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高凝状态、血管损伤和血流淤滞等 近年来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高凝状态还与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凝不仅可以使肿瘤细胞包裹在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聚合物中, 逃避免疫监视, 而且还可直接导致凝血酶的产生,通过活化多种信号传导机制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 * 根据国内研究以习俗ELISA法500 ng/ml D-D为正常值,如以正常值为1x,轻度增高可为1-2x,中度增高可为2-5x,重度增高可为5~10x。 * 国内系列报道中,可见血浆中D-D水平增高(阳性率)所涉及的病种甚广。 D-二聚体升高的来源有两条:1.已形成血栓的溶解;2.纤溶系统激活或亢进 正常人血液中有2-3%的凝血和纤溶处于活化状态,故有DD的产生。 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DD的检测结果有影响 * 急性心肌梗塞 D二聚体阳性时,比值比95%的区间不包含1,因此D二聚体是局部缺血性胸痛病人急性心梗发作或死亡的独立风险因子。 急性心梗 作为局部缺血性胸痛病人的急性心梗发作或死亡的风险因子, 其CUTOFF值为0.58mg/L FEU时,D二聚体阴性和阳性组的死亡率/心梗发生率有显著的差异 来源:Prediction of Recurrent Events by D-Dimer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Cardiac Troponin I (PREDICT) study。 Ian B. A. Menown, MD, Thomas P. Mathew, MD, Helen M. Gracey, SRN, G. Selby Nesbitt, BSc, Pamela Murray, BSc, Ian S. Young, MD, and A. A. Jennifer Adgey, MD Belfast, Northern Ireland。 小结:D-dimer与冠心病 血浆D二聚体是评价CHD风险的有效标志物 高D二聚体比低者患CHD风险高70% D二聚体浓度对于MI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 心电图结合病史,诊断灵敏度从73%提高到 92%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0、恶性肿瘤与止凝血障碍 □1865年,Trousseau报道,胃癌患者有自发凝血倾向,易形成静脉血栓,可伴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后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称为Trousseau Syndrome。 □近年来,随着癌症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患者血栓栓塞发病率却较前明显增高。据统计,约 90 %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栓形成倾向。国外研究显示,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中,血栓仅次于肿瘤本身而位居第二位。 □临床表现 (1)无症状的高凝状态/血栓栓塞 (2)DVT、致死性PE和DIC 一般来说,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栓发生率为10%~30%,其中胰腺癌为17-57%,支气管肿瘤16%,胃癌3.8%,卵巢癌8%,前列腺癌4%,大肠癌3.5%,泌尿道癌3%,造血系统恶性疾病2%。 肿瘤导致有明显临床意义的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肿瘤的化疗和外科手术环节上。 临床:癌症患者常见术后肺栓塞发生。 现状:临床医生的关注点更多集中于:对于癌症 患者术 后进行抗凝治疗以减少肺栓塞发生,降 低患者的死亡率,如应用LMWH。 恶性肿瘤的血栓发生率 ● 肿瘤细胞可自主分泌TF样物质或CP(癌促凝物质),通过FVIIa或无需FVIIa激活FX; ● 肿瘤细胞自主分泌FII、FVII、FVIII、FIX、FX、FXIIIa等凝血因子,促使局部高凝而导致血栓; ● 通过应激反应,使机体产生过多的FVIII、Fg等急性反应相蛋白和vWF、Fn等多功能蛋白,引发血栓; ● 改变体内的纤溶活性物质和纤溶抑制物的平衡,调低血液凝固调节系统的活性,促进血栓形成; ● 治疗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