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筛选过量合成末端代谢产物的抗性突变株的结构类似物 积累的产物(g/L) 结构类似物 积累的产物(g/L) 结构类似物 苏氨酸(14) ?-氨基-?-羟戊酸 苯丙氨酸 对-氟苯丙氨酸,噻吩丙氨酸 酪氨酸 对-氟苯丙氨酸;D-酪氨酸 色氨酸 5-甲基色氨酸、6-甲基色氨酸、5-氟色氨酸 脯氨酸 3,4-脱氢脯氨酸 组氨酸(8) 2-噻唑丙氨酸、1,2,4-三唑-3-丙氨酸 缬氨酸 ?-氨基丁酸 异亮氨酸(15) 缬氨酸、异亮氨酸、氧肟酸 亮氨酸 三氟亮氨酸、4-氮亮氨酸 苏氨酸 ?-氨基丁酸、?-氨基-?-羟戊酸、O-甲基苏氨酸 精氨酸(20) 刀豆氨酸、精氨酸轻肟、D-精氨酸 甲硫氨酸 乙硫氨酸,正亮氨酸、?-甲基甲硫氨酸、L-甲硫氨酸-D,L-硫肟 腺嘌呤 2,6-二氨基嘌呤 次黄嘌呤、次黄苷 5-氟尿嘧啶8-氮鸟嘌呤 尿嘧啶 5-氟尿嘧啶8-氮黄嘌呤 烟酸、砒哆醇(维生素B6) 3-乙酰吡啶异烟肼 对-氨基苯甲酸 磺胺 硫胺素(维生素B1) 吡啶硫胺素 1、直线合成途径 以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筛选到抗刀豆氨酸的突变株,可积累精氨酸浓度达19.6 mg/ml。 2、分支途径 利用苏氨酸结构类似物2-氨基-3-羟基戊酸(AHV)选育黄色短杆菌的赖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抗苏氨酸结构类似物突变型,得到一株具抗反馈抑制突变株,抗性提高1300倍的高丝氨酸脱氢酶(HD),能累积苏氨酸14g/l。由于苏氨酸优先合成,保持赖氨酸低浓度水平,不发生对天冬氨酸激酶的协同反馈抑制。 采用浓度梯度法筛选抗代谢类似物。 天冬氨酸 AK 天冬氨酰磷酸 天冬氨酰-β-半醛 赖氨酸 高丝氨酸 蛋氨酸 苏氨酸 HD 2-氨基-3-羟基戊酸(AHV) (四)累积前体和耐前体突变株的选育 1、耐“毒性”前体突变株的选育 前体物质可作为组成成分掺入抗生素生物合成,可以显著增产;会导致反馈调节;浓度过大,也会对产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甚至抑制终产物的生物合成。为了提高发酵水平,可以筛选以前体为标记的耐前体高产突变株。 发酵过程中所用的一些前体物质 前 体 产 物 产 生 菌 苯乙酸及其类似物 苯氧乙酸 氮 氯化物 正丙醇 丙酸盐 氰化物 ?-紫罗酮 ?-氨基丁酸 D-苏氨酸 邻氨基苯甲酸 甘氨酸 青霉素G 青霉素V 金霉素 灰黄霉素 红霉素 核黄素 维生素B12 类胡萝卜素 L-异亮氨酸 L-异亮氨酸 L-色氨酸 L-丝氨酸 产黄青霉 产黄青霉 生金链霉菌 灰黄链霉菌 红霉素链霉菌 保加利亚乳酸杆菌 丙酸杆菌 布拉氏须霉 枯草芽孢杆菌 粘质赛氏杆菌 Hansenula anomala glycinophilam棒状杆菌 2、耐前体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的选育 不少抗生素以某些氨基酸构成其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在生物合成中,这些氨基酸过量积累常会出现反馈调节作用,抑制途径中有关酶的合成,导致抗生素产量下降。耐前体结构类似物的突变可消除初级代谢中某一段造成的反馈阻抑而影响次生代谢物的产量,使突变株能不断产生参与合成抗生素的氨基酸,产量因而得以提高。 莽草酸 分支酸 磷氨基苯甲酸 L-色氨酸 消旋酶 D-色氨酸 硝吡咯菌素 5-氟色氨酸、6-氟色氨酸 x 3、耐前体的有关代谢物突变株的筛选 选育抗前体有关代谢物突变株,筛选细胞内累积大量氨基酸的变株可使抗生素高产。 如添加ILE和ASP等可促进麦迪霉素A1的生物合成,低浓度VAL能完全抑制产生麦迪霉素的吸水链霉菌的生长。抗VAL的突变株麦迪霉素A1的产量提高。 ASP ASP-半醛 高SER THR ILE 丙胱素 麦迪霉素A1 4-丙酰基素迪霉素 LYS MET PYR VAL 反馈抑制 抗Val突变株可解除Val对Ile生物合成的反馈抑制,积累Ile(麦迪霉素的前体),从而增加麦迪霉素产量。 六、细胞膜透性突变株的选育 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选育可改变细胞膜透性 选育某些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通过控制发酵培养基中某些化学成分,达到控制磷脂、细胞膜的生物合成,使细胞处于异常的生理状态,解除渗透障碍。 (1)生物素缺陷型突变株 生物素作为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接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最终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在利用谷氨酸生物素缺陷型菌株发酵时,控制亚适量生物素(5~10μg/L),当磷脂合成减少到正常量1/2时,细胞变形,谷氨酸向胞外漏出,解除胞内反馈抑制,达到高产目的。 谷氨酸棒杆菌的野生型(左)和dapD突变株(右)细胞的电镜照片 (2)油酸缺陷型突变株 切断了油酸的后期合成,丧失了自身合成油酸,进而合成脂肪酸的能力,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通过控制培养基中油酸的含量,使磷脂合成量减少到正常量的1/2左右,细胞变形,形成渗漏型的细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