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 一级预防的新认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D 一级预防的新知识 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 吴永全 ICD发展历史 1980年2月4日Mirowski等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中心成功地安装了世界第一例埋藏式自动除颤器 当时植入标准 =2次心脏骤停事件 非心肌梗死相关 记录到室颤 ICD发展历史 1985年,ICD通过FDA 1986年,应用经静脉-皮下除颤导线,避免开胸 1988年,ICD有程控功能,识别心律失常、低能量转复 — “第二代ICD” 1989年,抗心动过缓及抗心动过速起搏,多个识别区及再识别 — “第三代ICD” 1990年,引进双相除颤脉冲波,避免开胸植入心外膜导线 1993年,体积显著减小,可在前胸壁植入 1995年,双腔ICD问世。可提供DDD或DDDR起搏,提高心律失常识别特异性,减少误识别及误放电 ICD二级预防试验:AVID,CASH,CIDS ICD一级预防试验 ICD一级预防试验 ICD一级预防其他重要试验 ICD一级预防其他重要试验 ICD一级预防适应症的病患主要特点 一级预防患者具有左室射血分数低和心功能差的特点 随着临床研究进展ICD适应症不断变化 ICD治疗的适应证:I类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ACC/AHA/HRS在2008年发布ICD植入的适应证做了相应调整(Ⅰ类) 心室颤动所致心脏骤停的幸存者或非可逆因素导致的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伴有自发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或不稳定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伴有临床原因不明的晕厥症状同时出现血流动力学显著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或者在心电生理检查时可诱发出心室颤动 心肌梗死所导致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低于35%,于心肌梗死后40天NYHAⅡ或Ⅲ级时可安装ICD 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射血分数≤35%,NYHAⅡ或Ⅲ级 心肌梗死所导致的患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后40天左心射血分数低于30%,心功能Ⅰ级 心肌梗死所引起的非持续性室速,射血分数小于40%,电生理检查时可以诱发心室颤动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ICD一级预防新研究 该研究中ICD植入组患者的CABG、心衰、房颤及用药情况均比未植入组严重。结果为未植入组患者的生存率降低(P =0.007,HR=0.55,95%CI0.38~0.78)。随访5年未植入组与植入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3%和21%,植入组死亡风险相对降低43%(P <0.001)。 ICD一级预防新研究 2013 年Danish注册研究纳入1 6 0 9 例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进行SCD的一级预防,结果显示其中仅126例ICD正确shock治疗;215例(13.4%)ICD正确治疗,效率低;216例(13.5%)ICD不适当shock治疗,38例患者经历了电风暴;194例死亡,造成昂贵的经济负担 ICD一级预防新研究 ?MADIT-Ⅱ的研究随访2年发现:11.5%的ICD植入者经历不适当放电,占总放电次数的31.2%,其中房颤占44%,室上速占36%,不适当感知占20%。这一研究发现吸烟、房颤史、舒张压高是可能发生不适当放电的预测因素。适当ICD放电死亡率为12.9%,不适当ICD放电死亡率16.9%。不适当ICD放电组患者的总死亡率更高(HR 2.29,P=0.025)。 ICD一级预防新研究 Association of Single- vs Dual-Chamber ICDs With Mortality, Readmissions, and Complications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an ICD for Primary Prevention 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得到了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s (NCDR)的许可,采用的资料来自2006-2009年间国家医疗保险、医疗补助计划的相关患者数据。入组的均为无安装起搏器适应证、因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患者。以患者、临床医生、医院相关因素等特征为基础进行匹配,评估1年死亡率、全因再入院率、心力衰竭再入院率,调整危险比以及植入ICD后90天内ICD本身相关的并发症。 研究结果表明在32034名患者中,12246名(38%)植入了单腔ICD,19788名(62%)植入了双腔ICD。在倾向匹配队列研究中,与双腔ICD相比,单腔ICD本身相关的并发症较低(3.51% vs 4.72%; P .001; 危险比, ?1.20 [95% 可信区间, ?1.72 to ?0.69]。但是两者的1年死亡率(调整比例, 9.85% vs 9.77%; 危险比[HR], 0.99 [95% CI, 0.91 to 1.07]; P =0 .79)、1年所有原因导致的住院率(调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