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對新形勢下國有商業銀行盈利模式再造的思考
PAGE 1
PAGE 52
2004年6月 Meizhong Jingji Pinglun,ISSN1536-9048
總第四卷,第6期(總第31期) 美中經濟評論 USA-China Business Review(Journal),Inc.,USA
51
對新形勢下國有商業銀行盈利模式再造的思考
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 廖秋武*
*廖秋武(1974-),江西新餘人,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貨幣銀行學;通訊地址:上海大學嘉定校區C樓105室,郵編:201800;電話021Email:qiuw_l@163.com。
摘 要:面對加入WTO後全面開放人民幣業務的時間日趨臨近,傳統的以存貸利差爲主的國有商業盈利模式制約著銀行的進一步發展。國有商業銀行今後如何應對來自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如何不斷壯大自身實力,對於國有商業銀行的進一步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銀行再造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再造理論並分析了再造的途徑及我國商業銀行應有的取向。
關鍵詞:銀行再造 盈利模式 核心能力
一、引言
一般來說,商業銀行的收入主要來自存貸利差和中間業務爲主的服務收費。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商業銀行的盈利主要來自存款與貸款的利差。然而,最近30年以來,隨著金融自由化、金融電子化和金融證券化的蓬勃發展,銀行業正經歷著一場基礎性和結構性的變革。在世界各大商業銀行的盈利結構中,來自各種服務費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目前已達到30%以上,而來自貸款利息收入的比重卻逐漸減少,目前已降到70%以下。美國銀行的非利差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從1980年的20%上升到1996年的39%;德國商業銀行在1992年中間業務獲利340億馬克,占總盈利的65%;英國銀行業的非利差收入在20世紀90年代初達到了41.1%。並且,西方商業銀行在最近十年非利差收入有穩步上升的趨勢。比如,美國花旗銀行的存貸業務帶來的利潤占利潤總額的20%,而其他諸如交易服務,證券及衍生交易,銀行貸款和其他資本市場活動卻占到80%;英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巴克萊銀行非利差收入就足以彌補全部支出的73%。
而在我國,商業銀行非利差收入的總量不高,經營規模偏小,盈利的90%以上是靠存貸利差,與西方商業銀行存在很大差距。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有商業銀行在寡頭壟斷經營且利率管制下,不小的利差促使商業銀行難於放棄其既得利益。目前,我國銀行存款利率是1.98%,同期貸款利率爲5.31%,對個人貸款利率還可上浮10%,銀行只需拿出不到一半的貸款收入就足以支付存款利息。這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開拓新業務的動力不足,金融産品單一,況且新業務的開展必然與經營風險相伴隨。然而,在利率市場化趨勢不可逆轉的未來金融競爭中,存貸利差的空間會越來越小,必然導致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的全面滑坡,勢難維持其龐大的機制運作。此外,根據WTO有關協議條款,自2006年起,取消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所有地域限制,而外資銀行擁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和金融創新能力,高效全面的服務可能會爭奪原屬於國有商業銀行的大批優質客戶。隨著外資銀行搶灘中國金融市場,國有商業銀行生存空間必然要受到擠壓。據報道,外資銀行進出口結算業務量已經占到上海市進出口結算總額的35%~40%。“一直以來都是山頂上的城市”(馬丁·邁耶)的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二、銀行再造理論的發展與盈利模式再造理論提出
銀行再造(reengineering the bank)一詞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于金融文獻。
哈默(1990)發表的《再造工作:徹底剷除而非自動化》一文,正式提出了再造(reengineering)的概念,用於表示企業全面改造思想和實踐。他認爲企業再造的根本是徹底摒棄大工業時代的企業模式,重新塑造與當代的信息化、全球化相適應的企業模式。企業應該全面創新“笨重的”和“過時的”工作流程,在再造的基礎上實現“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締造的高速公路取代鄉間小徑”這一目標。而後,哈默和錢皮(1993)出版了《企業再造》一書。該書對客觀上已經存在的再造實踐從思想上進行了總結和提煉。他們提出:BRP(企業流程再造)就是要針對競爭環境和顧客需要的變化,對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徹底的重新設計”,再造新的業務流程,以求在速度、質量、成本、服務(TQCS)等各項當代績效考核的關鍵指標上取得顯著的改善。
在此基礎上,阿倫(1994)出版了《銀行再造—存活和興旺的藍圖》一書,正式用“ree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