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盐不见作文 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训练思考点 作文思考点 1.拟题——新颖、准确 2.立意——精准(多层面联系、深度挖掘、广度联系) 3.开头——精彩(引用、现象、疑问、开门见山……) 4.材料——丰富 (传统文化、诗词名言、成语典故、生活现象……) 5.论证——多样化(例证、引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6.结构——谨严(并列、对照、层进……) 7.思想——深刻(由表及里,看清本质;由因到果,追根溯源) 8.语言——文采(词语、句式、) 作文解题 本材料比喻色彩浓厚。喻指生活中相似的现象或道理。某些东西(或现象)会以无形(或抽象)的方式存在并渐染式地发生着影响。 更具体地说,“盐”可以指事物、现象、道理、精神、品质等具有渗透、融入、融合等性质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盐”是中性色彩的词,既可以指哪些美好的、优秀的、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指那些消极的、错误的、恶劣的东西,诸如浮躁、急功近利、戾气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普遍存在,无形中会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反面选材需要作者通过反省式的文字进行正面立意。 当然,从常规思路来看,一般会把它定位于美好的、优秀的、有价值的范畴,这样立意更方便、顺畅。 立意提示 从正面选材,大处着眼,诸如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与影响、中西文化的逐渐融合、爱国情感的培育、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的形成、社会道德风俗的变迁等,甚至是对中国哲学智慧——大道无形的认识; 小处落笔可选择亲人间的爱、个人品格的塑造、语文素养形成等等,可从生活中的细节取材或基于对细节的思考感悟,这些都是以化有形为无形的方式渐染熏陶影响改变着我们。 【立意角度】 1 .好的事物虽然已不存在,我们现在也看不到它原来的样子,但它的内在特性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融入到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并时时对我们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不要否定、忽视它的存在,要学会发现、感受、珍惜它。如传统文化,人类的宝贵财富,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等等。 2 .不要只关注那些有形的、眼前的、表面的东西,更应关注那些无形的、长远的、内在的修养、美德、习惯、品质等东西,它们总会在某个时刻对我们的人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书籍等具有精神感召之类的事物。 3..材料可写的角度丰富,但也不能无端扩大,材料中父亲提到只有亲自尝试才能体会到盐是否消失,那么尝试出真知属于二类中档的立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细微之处体会变化,均属于偏离题意。 注意问题 1.一定要扣住材料。 开头点材料,引观点,结尾扣材料,重申观点。中间论证也要时不时引述材料,要把所阐释的内容与“盐”结合起来。 2.一定要举例论证,丰富素材。 没有事例,光空洞说理的议论文一定不会得高分。 3.最好使用并列式结构。每段一个概括性的观点句做分论点。 作文的追问??? 1.你虽然找不到盐,可盐早已无处不在,你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这世上的许多现象和道理,就和它一样。 “盐”,是一个喻体,怎样从生活、人生中找类似的现象呢? 爱,无处不在。 精神无处不在。 正义无处不在(正气,浩然长存) 阅读的影响无处不在 儒道思想无处不在(儒,人类之需) 鲁迅,大师已远,但精神长存(斯人已远,精神长存) 文化的影响熏陶……《梅是一种精神背景》 如何体现形象性?如何体现新颖? 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结果怎么样?——有哪些人事物理可联系?——怎样打造精美段落和结构? 作文之文(典雅、文化、文采) 韵味,可以表明一个人的内涵;谈吐,可以显示一个人的修养;格调,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情操。德性修养诚如是。正所谓不见芰荷,而荷香随风远。 注意问题 1.一定要扣住材料。 开头点材料,引观点,结尾扣材料,重申观点。中间论证也要时不时引述材料,要把所阐释的内容与“盐”结合起来。 2.一定要举例论证,丰富素材。 没有事例,光空洞说理的议论文一定不会得高分。 3.最好使用并列式结构。每段一个概括性的观点句做分论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孩子把一勺盐倒入一杯水中,惊奇地发现,盐一会儿不见了。父亲告诉他:“孩子,盐没有消失。不信,你尝尝。”孩子舀了一勺,咸的;再舀一勺,还是咸的;到了最后一滴,还是咸的。父亲说:“你虽然找不到盐,可盐早已无处不在,你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这世上的许多现象和道理,就和它一样。”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我不见芰荷 韵味,可以表明一个人的内涵;谈吐,可以显示一个人的修养;格调,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情操。德性修养诚如是。正所谓不见芰荷,而荷香随风远。 “她只站在那里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