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养生原则 平补阴阳,未病先防。 3.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 (2)药物调养 (3)精神调养 (4)环境起居调摄 (二)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是指由于濡养人体的阴液亏乏而以阴虚内热为 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瘦小,面色多潮红或颧红,常有灼热 感,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唇红微干,心中时烦,多喜饮冷,便 干尿黄,不耐春夏,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数。若患病则 上述诸症更加明显,或伴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伴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伴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 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或伴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2.养生原则 滋养阴液。 3.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饮食调养应遵扶阴潜阳的原则。 (2)药物调养:可采用“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的方法,选用 滋阴清热、滋补肝肾之品,滋阴以制阳,使虚火降而阳归于阴。 (3)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其精神 调养应遵循《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 (4)环境起居调摄: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 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 注意避暑。 (5)节制性欲: (6)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方面,以调肝养肾为主。不要参加过 于激烈的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阴液。 (三)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主要指因阳气不足而以形寒肢冷等虚寒现象为主要 特征的体质状态。 1.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恶寒喜暖,倦怠乏力, 手足不温,口淡唇白,喜热饮食,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舌质胖嫩,色淡苔白滑,脉弱或沉迟无力;性格内向,耐夏不 耐冬,易感受湿邪。 2.养生原则 温补阳气。 (l)饮食调养:阳虚者当壮其元阳,多食有温阳壮阳作用的食品。 (2)药物调养:可采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以扶阳抑阴。 (3)精神调养:阳气不足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 (4)环境起居调摄: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耐春夏不耐 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 (5)体育锻炼: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阳虚体质之人宜每天进 行1-2次体育锻炼。 (四)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主要是指由于一身之气不足而致气息低弱、脏腑功 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1、体质特点 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 语言低微,自汗怕动,舌质淡而胖嫩,脉虚无力等。 2.养生原则 补气养气 3.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这是补气的最重要方法。 (2)药物调养:气虚当补其气,忌苦寒克伐之品。 (3)精神调养:阳气不足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 (4)环境起居调摄:气虚者由于卫阳不足,易于感受外邪, 应注意保暖,不可劳汗当风,不可过于劳作,以免更伤正气。 (5)体育锻炼:可选用较为柔缓的方式进行锻炼。 (五)血虚体质 血虚体质是指血液不足或濡养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1.体质特点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心悸失眠,多梦, 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两目干涩,手足麻木,关节活动不利, 肌肤干燥、发痒,舌质淡,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 甚至经闭等。 2.养生原则 养血补血,兼以补气。 3.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必须重视食物养生,以便尽快改变血虚体质的状态。 (2)药物调养:血虚之证,可配纵补气药物,可收补气生血之效。 (3)精神调养:血虚之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 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 (4)环境起居调摄:谨防“久视伤血”、劳伤心血。 (5)体育锻炼:血虚之人应时常参加体育锻炼,但运动量不宜大。 (六)阳盛体质 阳盛体质指由于阳气旺盛而导致热象明显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1.体质特点 形体壮实,声高气粗,面赤时烦,喜凉怕热,口 渴喜冷饮,尿黄便结,小便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 2.养生原则 清热泻火,适当补阴 3.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多用滋阴清淡之品,忌辛辣燥烈食物。 (2)药物调养:用寒凉药物制其阳热。 (3)精神修养:阳盛之人好动易怒,有意识控制自己。 (4)体育锻炼:运动量宜大,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体内有 余阳气尽快散发出去。 (七)血瘀体质 血瘀体质是指由于先天禀赋、后天损伤导致血行不畅或瘀血 内阻的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1.体质特点 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 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2.养生原则 活血化瘀。 3.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可多吃活血养血的食品。 (2)药物调养: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