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吳仁和、林信惠 (2004) 第四章 結構化技術 內容大綱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結構化技術之概念 第三節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工具 第四節 結論 學習目標 詳讀本章,你至少能瞭解: 何謂由上而下設計、編碼與實施。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之概念。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之工具與應用準則。 導 論 系統開發模式主要強調系統開發過程中應有之步驟與執行程序,並不涉及每個步驟中可支援或應用之方法或技術。 結構化技術起源於1960年代末期,主要強調如何應用一些概念、策略與工具,以提升系統分析與設計、程式設計與測試之效率與效能。 導論 (續) 結構化技術一般包括: 結構化分析 結構化設計 結構化程式設計 由上而下發展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結構化設計起源於1960年代末期,其主要目的是將資訊系統依由上而下發展,並將程式設計模組化與結構化。 程式的模組是一連串指令的集合,一般來說,模組包括五個部份: 模組名稱,名稱唯一且應有意義,應能表達模組的功能。 輸入,是指模組被呼叫時,呼叫模組所需輸入的資料。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續) 輸出,是指模組執行後所產生的輸出結果,它與輸入合稱為模組的介面。 處理邏輯,為達成模組功能,模組內必須具備的執行程序與邏輯。 內部資料,該模組獨自擁有而不與其他模組共用的資料。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續1) 結構化設計包括文件工具、設計評估準則與設計經驗法則等。其中,文件包括: 結構圖 HIPO圖 模組規格描述 資料字典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續2) 結構化設計之實施有一些簡單的經驗法則可供參考,這些法則很有用,但不保證在所有的個案均可行。Yourdon (1988)認為,最普遍的設計經驗法則常關係到: 模組大小 控制間距 影響範圍 控制範圍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續3) 模組大小 模組內程式指令的個數。 一般來說,小模組約包含 200 個以下的程式指令(例如,可列印在1~2頁之A4紙內)。 基於小模組比較簡單的假設,小模組比大模組較易維護與修改,故結構化設計較傾向用小模組。 控制間距 一個模組同時控制即時模組的個數。 最多不要超過9個(Magic Number 7±2),因為控制太多模組將不利於瞭解與維護。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續4) 影響範圍與控制範圍 為縮小影響範圍與控制範圍,當甲模組之行為被乙模組所影響,則甲模組應從屬於乙模組。 結構化設計最終須產出模組化與結構化之程式和符合正規化之資料庫,但如何做才能產出該結果呢?結構化設計並未具體解決該問題,因此結構化分析乃應運而生。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續5) 結構化分析之圖形化文件工具包括: 事件列 環境圖 資料流程圖 資料字典 處理規格描述 實體關係圖 Introduction of the tools will be given in the next section. 結構化程式設計 Dijkstra (1969)提出結構化程式設計的概念,以消除以往程式因GOTO而造成如麵條般的混亂狀態。 結構化程式的背後理論指出,任何程式邏輯僅有一輸入與一輸出,且均可由如下之三種「結構」構成:循序、選擇與重複(如圖4-1)。 圖4-1 結構化程式之邏輯概念 結構化程式設計(續) 循序 簡單命令式的指令,如 COMPUTE, READ, WRITE 與代數指令如X=Y+Z。 選擇 當需做決策時,用 IF-THEN-ELSE 指令與 CASE 指令。 重複 當需反覆時,用 DO-WHILE 與 DO-UNTIL 指令。 上述的集合可以組成任何一種程式邏輯,而不需再用 GOTO 指令於程式中。 由上而下發展 由上而下發展之技術起源於1960年代末期,此技術包含有三個相關但不同方面的「由上而下」: 由上而下設計 由上而下編碼 由上而下實施 由上而下發展(續) 由上而下設計(Top-Down Design) 由上而下設計是一種設計策略,它把大而複雜的問題分解成較小且較不複雜的問題,直到原來的問題已可用一些容易且可理解的小問題組合來代表。例如: 先將主程式分為A、B、C三個子程式 再劃分子程式A為A1與A2,C為C1與C2,如圖4-2a 。 圖4-2a 由上而下設計範例 由上而下發展(續1) 由上而下設計之特色 一個層級化的設計:先考慮程式的主要功能,再依次考慮所屬的各個次要功能。 延緩考慮細節問題:先考慮高層次之功能,再考慮其下之次功能。 與程式語言無關:使用由上而下設計之方式,可選用任何一種語言來撰寫,而不需更改設計內容。 便於驗證:可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來檢驗程式的主要功能是否劃分完備,也可以根據各主要功能來檢查各次功能。 由上而下發展(續2) 由下而上設計(Button-Up Design) 在此方式下,我們通常先考慮程式中較底層的項目、動作及其間的關係,再將這些基本的部分組成較高層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柑橘新品种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共字).doc VIP
-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范式实施策略.docx
- 美甲店的前景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班主任计划和总结及班主任手册.doc VIP
- T_CFIAS 3040—2025(混合型饲料添加剂25-羟基胆钙化醇(25-羟基维生素D3)).pdf
- 医疗器械(耗材)项目投标服务实施方案(技术方案).pdf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24).docx VIP
- 西门子保护说明书7SJ686用户手册.pdf VIP
- 5.1.3.1生物圈(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