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训诂方法之形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 训诂方法之形训 一、 什么是形训 形训,就是以形说义,即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的意义。它是基于汉字的表意特征而形成的一种训诂方法。 二、 汉字形义统一的一般规律 最早的汉字是依据字义来绘形的,字形和字义有直接的联系。如:册,古文字作 秉,古文字作。 射,古字形作或 。 传统语言文字学用“六书”分析汉字形体。事实上,只有其中前四书是汉字的构造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但就据义绘形的类型看,这四书只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包括象形、指事和会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字所记录的词义中具体的一面来直接绘形。如上举“册”和“秉”。这类字,形与义的联系是直接的,在以形索义的训诂中,这类字形的参考价值较大。 第二种类型包括形声。形声半标形、半标声。而标形的一半也仅仅是借别的字义来表明它本身意义的类别,而不是直接根据自己的意义构形。如“省”,古文字作。 形声字形与义的联系是间接的。 这两类字形,虽然从形与义的联系方式和密切程度不同,但它们的形与义都是相统一的。形义统一是早期汉字的客观规律。 早期汉字有形义统一的特点,使通过古文字字形分析而推求字义成为可能,形训,以形索义便因此成为训诂学最早提出的一个重要方法。 形义统一是研究古文字和古文献词义的重要原则。全面系统地贯彻这一原则的实践著作是许慎的《说文解字》。 三、《说文解字》形训的方式 有以下几类; 1、 用指明是象形、指事或说明象某某之形的方法解释字义。(用来解释象形字、指事字。)如: 仌(冰),冻也。象水凝之形。 交,交胫也。从大,象交形。 牟,牛鸣也。从牛,象其声气从口出。 二(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 2、 用离析字形的方法解释字义。(用来解释会意字) (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荐覆之,下有仌。 3、 用指明义符的方法说明字义所属的意义类别。(用来说明形声字) 吻,口边也。从口,勿声。 喉,咽也。从口,侯声。 唾,口液也。从口,垂声。 问,迅也。从口,门声。 呦,鹿鸣声也。从口,幼声。 以上皆为从“口”的形声字,本义皆与“口”有关。 囗(wei2),回也,象回帀(za匝)之形。 囹,狱也。从囗,令声。 圃,种菜曰圃。从囗,甫声。 圈,养畜之闲也。从囗,卷声。闲,栅栏。 以上形声字,本义都和“囗(wei)”有关。 《说文解字》在贯彻形义统一的训诂原则时,并不是以字义附会字形,也不是以字形生造字义,而是按语言中确曾用过的词义来求得与字形的一致的。如: 《说文·艹部》:“若,择菜也。从艹(草)右。右,手也。” 《国语·晋语》:“夫晋国之乱,吾誰使先若夫二长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 若,择。 四、 形训(以形索义)的适应条件 形义统一的规律在造字之初是没有例外的,但是,字形和字形所表示的字义的发展变化,不同程度地破坏一些字的形义统一。因此,在运用字形来探求词义的具体实践中,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 只有本义才直接与字形切合,近的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只能见其端倪,远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则是模糊不清的。 廉,文献常用义为“正直”。《礼记》:“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指人的品质。 其字形:从广(yan3),兼声。 广(yan3),凭借山岩构建的小屋。 所以从“广”的字均与房屋建筑有关。如:府、庖、厨、庫等。 廉,本义指房屋基台的四边,这个意义与字形是统一的。 因为房屋基台四边的特点是方、平、正、直,因此引申指人正直的品质。 2、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假借字不能说明本义。 《史记》中有“翩翩公子”之句。形容人的风度体态,为何从“羽”呢? 实际上,此处的“翩”用的是一个假借字。 本来应该用的是“”。“”,形声字,从页,翩省声,义为面貌俊美。从页,表示与人面貌有关。形容人的容貌风度的应该用“”。而“翩”的本义为“疾飞也”。 3、只有“笔意”才能与字义切合,“笔势”大部分已经游离了字义。“以形索义”要根据“笔意”进行。 “笔意”是指能够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笔势”是指经过演变,加以符号化,脱离了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執,《说文》:“捕罪人也。”西周金文作 日,西周金文作 齊,《说文》:“禾麦吐穗上平也。” “形义统一”“以形说义”的“形”,指的是“笔意”,“形训”只能根据“笔意”进行。如果面对的是已经符号化的“笔势”,就需要利用古文字资料,将其还原为“笔意”。保留“笔意”的是小篆及金文、籀文、古文、甲骨文字。 五、形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区分“本义”和“造意” 本义就是和字的形体相联系的,在文献中应用的最早的意义。如:迟,徐行也。《诗经》行道迟迟。 造意就是原始的造字意图,造意有时候和本义是重合的,但有时候造字意图仅仅显示本义,但本身不是本义,因为它不是实际语言中使用的意义。如:齐,禾麦吐穗上平也。文献中从来没有使用过“禾麦怎样”的这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