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9.12.21
「金融業與信用資訊業從業人員對個資法應有之認識」演講會紀錄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陳美伶司長主講
壹、前言
在今日科技發達之新時代中,資料經電腦處理,成為有形之資料,往往被大量、
快速的蒐集、處理、儲存及利用。以往向居於被動地位之資訊隱私權,為確保其
完善之保護,一方面須賦與資料所有人相關自主參與之權利,並須兼顧充分利用
資料之附加價值,以達資訊共享之目的,因此訂定一合理的遊戲規則(即「電腦
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使其能合理流通及利用,實為刻不容緩之課題。當時並
有為因應亞太金融營運中心產生之立法背景,故於八十四年八月十一日總統公
布,同年月十三日正式施行。
一、「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法律名稱解讀
(一)以電腦處理之資料為限,不包括人工處理資料。
即使原始資料是人工手寫的,只要一旦經電腦鍵入之程序,而成為有形
紀錄,即屬本法規範之範圍。
(二)以自然人之電腦資料為限,不包括法人資料。
為保護隱私權,防止個人資料曝光而使人產生恐懼感;至於法人資料之
保護,例如公司、獨資商號、診所等因是法人或商業主體,請參照營業
秘密法之規定,另於公司法中亦有許多關於應主動公開資料之規定 。
(三)以生存之自然人為限,不包括死亡者之資料。
(死亡者之資料已為歷史,故除有刑法誹謗之適用外,非本法規範範圍)
(四)本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足資識別個人之資料,如已經過
統計分析或以代號出現者,因不能辨識資料誰屬,故不在
本法規範之內。(只要經過統計、彙整,無法由外觀上辨別究屬何人
者)
二、個人資料的定義
「指自然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統一編號、特徵、指
紋、婚姻、家庭、教育、職業、健康、病歷、財務狀況、社會
活動、及其他足資辨別該個人之資料。」(本法第三條第一款)
另於立法當時,未列入電話號碼、傳真號碼之故,乃因其非獨一無二跟隨個人不
變者;此款前段為列舉規定,至於「其他足資辨別該個人資料」,則為概括規定。
貳、本法之主要內容
一、由於我國之個資法部分參考國際公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一九八○年九月通過「管理保護個人隱私及跨國界流
通個人資料綱領」,以下針對參考(OECD)八大立法原則敘述如
下:
1.限制蒐集原則 (本法第七條、第十八條)
即蒐集資料時,須符合目的及本法要件。
2.目的明確化原則 (本法規定之特定目的)
須兼顧本法特定目的(註一)及個人資料類別(註二),不可偏廢。
3.資料內容完整正確原則 (本法第四條、第十三條)
此為當事人得隨時要求補充、更正,甚至請求刪除之規定。
4.限制利用原則 (本法第八條、第二十三條)
此處之利用為對外關係,內部僅限於蒐集及處理,至於利用之情
形,則應嚴格限制其要件。常見的例子為行庫不可將客戶提供之個
人資料,任意於內部部門間流通(例:客戶為辦理活期儲蓄存款於
印鑑卡填寫之個人連絡方式,不可提供給信用卡部門以寄發信用卡
相關廣告文件之用)
5.個人參加原則 (本法第七條第二款、第八條第九款、第十八條
第一款、第二十三條第四款經當市人書面同意之規定屬之)
即個人有所謂的資訊自主權,可參與資料做成之流程;但若取得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