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7
唐宋词中的人生况味和意蕴
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角度、这样一个题目
“遵命”
“学理性”依据:
一方面,虽说思乡之情、怀古之感、忧生之嗟、伤逝之痛、故国之思、黍离之悲、感士不遇、羁旅行役、伤春悲秋、离别相思等“文学母题”或“主题”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抒情文学中源远流长,唐宋词作为“缘情而绮靡”的“抒情文学”,在古典文学中却是今人与古人最容易“心灵感通”的:
①从唐宋词的创作主体的特征看;
②从唐宋词的文学功能的定位看;
③从唐宋词的审美本体看;
另一方面,“人生问题”无论“古今中外”还是“古往今来”,都存在着相通之处和相似的境况;而唐宋词中又恰恰有相当一部分的作品与“生死、穷达、得失、是非、荣辱、悲欢、离合”等这些人生的“根本内容”密切相关。
唐宋词中都有哪些“人生况味和意蕴”、可能有何“审美的教益”?
以下拟从“忧患”、“知足”、“日常生活审美化”、“情感世界”几方面略作展开
■忧患
“向死而生”的本体性之“忧”:人生苦短,浮生若梦
《庄子·德充符》:“死生亦大矣”,“生之来不能却,去之不能止”(《庄子·达生》)。
死生为什么“事大”?
现世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有限、不可逆,所谓“向死而生”即是说一生下来,生命便踏上了向死亡行进的旅途,以故谓之“浮生”;眼睛一睁一闭一辈子过去了——“浮生若梦”。
劝君今夜须沉醉。罇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韦庄《菩萨蛮》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宋)王 观《红芍药》
⊙玉山摧倒:形容醉态,《世说新语》言嵇康醉态“如玉山之将崩”。
⊙人生似、露垂芳草:汉乐府《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急急修行,细算人生,能有几时?任万般千种风流好,奈一朝身死,不免抛离。蓦地思量,死生事大,使我心如刀剑挥。难留住,那金乌箭疾,玉兔梭飞。早觉悟、莫教迟。
——(宋)张继先《沁园春》上片
如何“对抗”死亡、创造生命的价值?
上举两首词给出了两种“答案”:
“追欢及早”(即“及时行乐”)和“急急修行”。
◎以“活在当下”的“及时行乐”来应对生命的有限性(以及“无常性”)这并不是宋代词人的“发明”。试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咏叹: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都是表示要痛痛快快过一生,潇潇洒洒走一回,通俗说就是“及时行乐”。
宋人不过是把此种“应对之道”放大了——宋代社会是中国文化“世俗化转向”的“近世社会”,宋人以感性生命的“密度”来对抗和延宕时间的不可逆性、以“快乐的厚度”相对延长生命的“长度”更有文化的依据、制度的依托,也更具“弥漫性”。如所谓“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欧阳修《采桑子》)、所谓“光景千留不住”(晏殊《清平乐》),都是像欧阳修、晏殊这样的名公巨僚、位至人臣贵为宰相者的慨叹——当然,与此慨叹对应的是:“珍芳时”、“怜取眼前人”!
由“忧患”而“感性沉迷”,看似“悖论”,其实是一切感性主义文化的必然归宿。而“感性主义文化”也一定是“对象化”、“他律化”的文化。
◎倒是张继先给出的“急急修行” 以“对抗”死亡、创造生命的价值的第二种答案,较之汉唐前辈有“创新”。秦皇汉武的“求仙”和汉唐文士笔下的“游仙”,都是“向外希求”,且最终的结果都是“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的“一个传说”而已;而所谓“急急修行”是“向内自求”,自做主“道成肉身”。
◎“向死而生” ,有无第三种“应对之道”呢?有。先看词——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翕欻xixu,迅疾貌。
——文天祥《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些小白须何用染。几人得见星星点。作郡浮光虽似箭。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