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牧的信佛与辟佛》-毕业设计(论文).docVIP

《论杜牧的信佛与辟佛》-毕业设计(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lw 毕 业 论 文 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系)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题 目 论杜牧的信佛与辟佛 指导老师 职称 讲师 年 4 月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杜牧诗作中的信佛与辟佛思想,把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殊时代的一个典型代表,勾勒出了李唐没落时期士大夫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杜牧.信佛.辟佛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ems of Du Mu and the provision of the Buddha in Buddhist thought, the Chinese feudal society of his particular era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period outlining the decline of the Li family of the complex inner world of literati Key Words: Mu. believing in Buddha. provision of the Buddha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繁荣的时代,政治文化经济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即使经过了安史之乱,开始走向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处于唐朝末期的晚唐,仍是一个非常优秀另人向往的年代。而杜牧正是处于这一时代的大诗人,大文学家和政治家。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26岁进土及第。 杜牧作为晚唐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一生写过很多诗,有学者把其作品分为十二类,分别是怀古咏史类,山水风景类,感慨抒怀类,亲情友谊类,情诗恋歌类,妇女生活类,羁旅思乡类,追忆往事类,褒贤刺时类,时序节令类,国家兴亡类,论诗论艺类 [1]。然而,在这里却不妨把杜牧的诗分为禅诗与非禅诗两类。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分,这是我在看了大量杜牧的作品和资料之后,发现杜牧一生都斥佛教,驳佛理[2]。但是他又为何写下了如此之多的佛诗呢。我想这可以从晚唐社会的政治经济风气,杜牧个人的成长和所处环境以及佛教本身在大唐的影响三个方面去分析研究。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唐。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三大政治问题(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密切相关的。生于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的晚唐诗人,其思想心态和艺术追求与盛唐,中唐的诗人们是有所不同的。盛唐自不用说,中唐时期虽也是处于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但文人士大夫们仍对李唐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上虽偶有一丝消散,但仍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生的精神。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挽回的局面,使人们则已深深感到了王朝的衰落对于他们是无力回天的,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常常表现的悲观,无所适从。如作为中唐的代表人物韩愈与晚唐的代表人物李商隐,从他们各自诗作上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 韩愈有《盆池》五首诗,其中第二首这样写道:“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而李商隐的《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则说:“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来听萧萧打叶声”与“留得枯荷听雨声”。 从这几句诗里我们可以发现韩愈的心中消散中却还没有完全失去自信,而后者则是一种明显的落寞感伤而失去希望的苦闷。所以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下,晚唐的诗歌从总体面貌上看已与此前的诗歌有着大不不一样的特征。在晚唐社会里,文人们不再如盛世时的那般豪放,更多的则是像李商隐之类感伤时事,写实作风的文人居多,而杜牧也是其中的代表诗人之一。从杜牧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诗人与唐代甚而是历代的大多文人士大夫一样。拥有建功立业和超然于世外这两种心态,为求建功立业,必须进入尘世,踏入官场。而当这一切受阻时,他们都需要去寻求一个淡化名利,清心静气的寄托物,于是便会羡僧慕禅而入佛世。我们来看杜牧的一首禅诗: 念昔游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这首诗描写他十年浪迹江南,不受拘束的自在生活,在漫长的旅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