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 .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 .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斗争结果二: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斗争结果三: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过程 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军 口号 结果 爆发 发展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初 北京 上海 学生 工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任务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61—62页“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正文部分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合作探讨: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体现了反帝的要求。 矛头指向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北洋政府推行的封建统治,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毛泽东: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材料三: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自己斗争的政党。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应运而生。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斗争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新的群众基础:民族意识觉醒。 新的时代特点: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实现社会 主义 “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五四运动“奋空拳, 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奋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志愿未达而急疯的也有。这样的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原素。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 —— 五四特有的精神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迫使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课堂小结 -*- 第13课 五四运动 2)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在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被操纵会议的列强拒绝,它们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1)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热切地盼望利用战胜国的身份取消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 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不平等对待? 2.陈独秀在巴黎和会前后对威尔逊评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当你听到巴黎和会上传来的消息,心情又会怎样? 3.你是如何理解顾维钧所说的“如此之惨” 与“如愿以偿”的? 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的分赃会议,中国积贫积弱已久,弱国无外交,因此,遭到不平等对待。 评价的变化说明了中国人对“公理战胜强权”巨大反差的失望、愤怒与不满。它既说明巴黎和会由大国操控一切的本质,也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国家贫弱、国际地位低的事实。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成功地陈述了直接收回山东的理由,日本代表则公开了1918年与北洋政府的秘密协定,指出中国参战后向日本借款,中日有密约,中方已“欣然同意”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法对山东问题作出了向日本一边倒的裁决。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会于北京天安门前,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高呼:“外争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