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商法重点复习内容
————————————————————————————————————————————————
名词解释:
对价 :对价是使诺言对诺言人产生约束力的,与诺言互为交易对象的东西。
交叉要约:是指订约当事人采取非对话式的方式,几乎同时相互向对方提出两个独立且内容相同的要约的现象。
法国法上的障碍性错误:法国法上的障碍性错误=英美法总的误解,即,误解是合同双方对于相对方“关于合同条件的认识”的错误理解
法国法“无效性错误”:=英美法中的错误,即,错误指合同当事人对有关事实情况的误解,如果没有这样的误解,该当事人本来不会依现有的合同条件签约。
附和合同:附和合同不是真正的合同,因为它并不是当事人各方的意志达成真的一致的结果,而是起草合同的一方的单方意志的体现和另一方对它的附和
英国法上的合同“中间条款”:“条件”是指合同双方认为某一条款具有实质性,“担保”是指合同双方认为某一条款不是实质性的,而是附属性的或第二位的;
不把有争议的合同条款认定为条件或担保,而是把其视为这两种条款之外的“中间条款”。
德国法上的“积极违约”可理解为履行不能和履行迟延之外的其他形式的违约。(债务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而违约的情况),例如,恶意的违约行为、导致另一方间接损失的违约行为、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等等。
英美法的预期违约:如果一方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到来之前毁弃了合同,另一方可以立即解除合同,并要求得到赔偿,而不必等到履约期已到,对方在事实上违反了合同再解除合同和要求赔偿。
————————————————————————————————————————————————
二、简答;
1、当代理人未披露被代理人的存在,而以自己的名义订立合同时,其法律后果在大陆法和英美法中有何差异?
(1)大陆法中,间接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不能直接凭代理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而对第三人主张权利,而必须由代理人同他在订立合同中把前一个合同的权利移转给他,他才能对第三人主张权利,即需要经过两个合同关系,才能使间接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同第三人发生直接的法律关系;
(2)英美法中,未被披露的本人有介入权,他毋需经过代理人把权利移转给他,就可以直接对第三人主张权利。而第三人一经发现了未被披露的本人,也可以直接对本人起诉,即只需要有代理人同第三人间的一个合同就可以使未被披露的本人直接同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不需要再有另一个合同。
在传统上以及在法律改革的进程中,对价制度受到了哪些限制和改造?
受到的限制:
蜡封文书:包含在契据中的诺言不需要对价,一种文据要具有契据的效力,①必须在其表面上显示,其制作者有使之成为契据的意思,即“蜡封”或用更简便的方式,签字处写上或印上“Seal”或“Locus Sigilli”或“L.S.”②同时,必须按法律的要求签署;③在制作完成之后,还必须交付受诺人。
允诺不得反言:如果诺言人做出一个确定的和实质性的诺言,他有理由预见到该诺言会诱使受诺人行为或不行为,并且事实上导致了受诺人行为或不行为,而且只有在强制执行该诺言才可避免不公平的结果的情况下,该诺言是有约束力的,诺言人不得反悔。
对价制度的改革
美国法:①债务人同意偿还因超过诉讼时效期而被免除的债务的诺言可以得到强制执行。所依据的是道德上的义务理论:尽管从法律上说,诺言人不再负有偿债义务,但他仍有偿还债务的道德上的义务。
②基于对诺言人过去从受诺人收到的利益的确认而作出的许诺,在为了防止不公正而必要的程度上是有约束力的。
英国法:从原则上说,如果唯一的对价是诺言人过去欠受诺人的债,则它仅是过去的对价,是不能使合同产生约束力的。另一方面,一个成年人作出的同意偿还他未成年时欠的债的诺言是可以强制执行的。
什么是越权无效原则?简述两大法系的相关规定及我国法上的态度。
越权无效原则。其含义是,公司无权在其章程规定的营业目的之外签署合同,否则,该合同是无效的。
英美法
英国:“由一个公司实施的行为的有效性,不能因公司章程中的任何内容所导致的能力的缺乏而受到质疑。”
美国:除了b款的规定之外,公司行为的有效性不能以公司缺乏或曾经缺乏行为权为由而受到置疑”。
(2)大陆法
法国:“在与第三人的关系中,经理拥有在任何情况下以公司的名义进行活动的最广泛的权力,……公司甚至应对经理的不属于公司宗旨范围的行为负责,但公司举证证明第三人已知道或根据当时情况不可能不知道该行为超越了公司宗旨范围的除外。仅公布公司章程不足以构成此种证据。限制经理根据本条所产生的权力的章程条款不得对抗第三人”。
德国:公司章程中对公司营业目的的限制不得对抗第三人
(3)中国法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法院基本上奉行了公司的越权行为为无效行为的宗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