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文学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悼亡文学初探   悼亡,典故出自潘岳的悼亡诗。《辞源》:“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辞海》的解释与《辞源》相同。1978年第一版和1996年修订第三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悼亡”的注释完全相同:“悼念死去的妻子,也指死了妻子。”因此,“悼亡”似乎成了悼念亡妻的代名词,但是“悼亡”一词并不是西晋时出现的。   清人赵冀《陔余丛考》卷二十四指出:“寿诗、挽诗、悼亡诗,惟悼亡诗最古。潘岳、孙楚皆有悼亡诗载入《文选》。《南史》:宋文帝时,袁皇后崩,上令颜延之为哀策,上自益‘抚存悼亡,感今怀昔’八字,此‘悼亡’之名所始也。《崔祖思传》:齐武帝何美人死,帝过其墓,自为悼亡诗,使崔元祖和之。则起于齐、梁也。”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是潘岳、孙楚最先作的悼亡诗,但是提出“悼亡”之名最早的是宋文帝,所以潘岳、孙楚的诗起初并未冠以“悼亡”之名,应该为后人或萧统编《文选》时加上的。然而,中国古代的悼亡文学先秦时候就开始了。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悼亡的题材,随后又有了众多体裁,除关于悼亡的诗、词,还有赋、哀辞、祭文、墓志铭等悼亡散文。因此,本文主要将其分为悼亡诗词和悼亡文赋两大部分加以探讨。   一、悼亡诗词   先秦时期,《诗经》中的《邶风?绿衣》是丈夫悼念妻子之作,而《唐风?葛生》则是妻子悼念丈夫之作,然而关于文人的悼亡诗歌却出现较晚,文学史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把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当做文人悼亡诗的源头。潘岳因其妻杨氏去世,特意写下这三首诗寄托哀思。其诗写得情深意笃、哀婉动人,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悼亡”一词得到创立,悼亡对象更被限定为已故的妻子。其实宽泛来看,应该把悼念亡夫和悼念恋人的也划为悼亡的范畴。   潘岳之后,悼亡诗风气渐开,南朝沈约、江淹,隋代薛德音,唐朝元稹、李商隐,都有佳作。元稹这位《莺莺传》的男主角,虽对莺莺用情不专,但对亡妻却饱含深情,他写过《遣悲怀》三首,《离思》五首,《六年春遣怀》八首,共十六首悼亡诗,算是悼亡诗人之冠。他的诗中颇多佳句,像“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至今传诵。另外,女性作者笔下也有悼念亡夫的佳作出现,唐代的裴羽仙是第一位有案可稽的女性悼亡诗人,她作有《哭夫二首》,对丈夫的功勋名节进行赞美,对后世的悼夫诗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宋词兴起后,许多词人开始写悼亡词。词,原本被称为“诗余”,所以将其放在一起探讨。在苏轼之前,悼亡题材大都借诗、文、赋来表现,尽管自晚唐以来词体已渐趋普遍,可从李商隐直至宋初梅尧臣等人的悼亡之作仍未能超出诗的藩篱。日本学者村上哲见指出:“这种所谓‘悼亡’主题,在诗中,从晋朝潘岳以来是一直保持着的传统,但是在词的方面,在东坡这首词作以前却找不出同样旨趣的作品。悼念亡妻这种心情,可以说是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联着的感情。但是从宴席问游艺出发的词,要纳入这种感情,却经过了长久的岁月。”可见,悼亡由诗入词并非易事。中国历来有所谓“诗庄词媚”的成见,所以以词悼姬、悼妾并不少见,“用来悼妻,却非苏轼这样打破旧有格局、‘以诗入词’的大手笔莫属”。   苏轼一生坎坷,经历了无数次的流放,他与妻子王弗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当其妻去世后十年之久仍深深地怀念她,他写下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开创了在词中悼亡之先端。而紧接其后,贺铸写出了《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与苏轼的并称为宋代悼亡词的双璧。如果说苏轼的那首词中融有自己半生坎坷沉浮的深沉感慨,艺术境界很高的话,那么贺铸的这首词则用日常的琐事和朴素的感触,表现情出于患难与共的日常生活,质朴自然,出彩在写实。   之后悼亡词的创作逐渐增多,南宋刘克庄的《风如松?鬃泉梦断夜初长》,朱敦儒的《念奴娇?晚凉可爱》,戴复古的《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等等,或哀叹妻亡后茕茕独立的悲凉,或感慨人生的无常变化,抒发了真挚的悼亡情怀。以悼妾(包括悼妓)为内容的悼亡词亦不少,如吴文英的《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史达祖的《三妹媚?烟光摇碧瓦》,等等,均抒发了不能自已的悲悼之情。还有女性诗人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以小舟难载哀愁的想象绝妙,而《永遇乐》将悼亡与故国情怀相结合,都是很出色的作品。   宋朝之后,悼亡词的创作仍是文人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元代的傅若金,明代的于谦、李贽,还有薄少君、商景兰等女性诗人,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情深意切、感人肺腑的悼亡作品。不少词作承继了前代悼亡词的传统,总体风格含蓄哀伤、凄惘郁结、悲痛绝人的真情溢于纸端。清代纳兰容若为悼亡诗歌的集大成者,其悼亡词成为悼亡诗史上又一座高峰。他的词作数量最多,写作时间跨度最长,今存四十余首悼亡词,是其词作中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之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并认为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