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吸附式制冷理论与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吸附式制冷理论与应用 王如竹 王丽伟 吴静怡 著 KB2 北 京 内 容 简 介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物理、化学和复合吸附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 究。在基础方面,本书给出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吸附制冷工质对的吸附解吸特 性与传热传质特性;在理论方面,本书对不同吸附工质对的动力学特性、不 同先进循环的优缺点及其理论、先进的吸附床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本书还从作者十余年来的研究经验出发,结合物理、化学和复合吸附工质对 的不同应用工况及先进循环理念,对项目组在样机设计方面的成功经验进 行了阐述;并针对太阳能与余热利用工况,总结了吸附制冷系统在太阳能生 态建筑、冷热电三联供、机车空调、渔船制冰机及低温保粮等系统中的工程 应用设计与运行特性。 同时本书还对低温工况吸附制冷工质对及其系统设 计进行了概述。 本书适用于制冷与低温工程、暖通空调专业、从事吸附方面研究的化学 工程专业的师生及研究人员,以及余热利用系统及太阳能利用系统的相关 研究人员。  图书在版编目(( ))数据 ((CIP))  吸附式制冷理论与应用/王如竹,王丽伟,吴静怡著.—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7  ISBN 978唱7唱03唱019886唱0   畅吸…  畅①王…②王…③吴  畅吸收制冷唱制冷技术  畅 66 Ⅰ Ⅱ Ⅲ Ⅳ TB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07)第 136726号 责任编辑:刘宝莉/责任校对:陈玉风 责任印制:刘士平/封面设计:王 浩 出版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号 邮政编码:100717 :// . . http w ww sciencep com 印刷 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倡 2007 年 9 月第 一 版  开本: 5(720×1000) B 2007 年 9 月第一次印刷  印张:281/4 印数:1—3000      字数:538000 定价:60畅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科印枛) 前  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能耗的增加,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 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吸附式制冷作为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绿色制冷技术,已经被 认为会成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有效中间链。 推动吸附式制冷研究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探索解决能源紧缺的可 能途径。 自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世界性石油危机以来,能源问题成为了举世瞩目 的重大问题。 石油的形成过程需要700万年,但经历了 150年的开采历史后,这一 优质能源目前已经所剩无几。煤炭等化石燃料虽然储量较多,但也将在一个有限期 间内被开发殆尽。 电力作为一种二次能源,近年来随着人们舒适性需求的增加,其 消耗量也迅猛增加。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低品位能源,包括可 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各种余热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 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由于冰箱制冷、空调、热泵行业广泛采 用的CFCs(含氯无氢的氟利昂)与HCFCs(含氯与氢的氟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