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标: (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历史作用。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经济背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受到了空前严重的打击; 2、社会背景:面对危机,胡佛政府奉行了自由放任政策,虽采取一些应对危机的措施,但失败,反而加剧了社会危机; 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1)美国出现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 (4)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3、人民要求全面改革,缓解危机; 4、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1932年竞选,1933年宣誓就职); “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5、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补充: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与罗斯福新政的观点是不谋而合。 (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2)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3)采用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缓和国内矛盾。 (4)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救济” 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① 第一阶段:1933~1934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② 第二阶段:1935~1938年,着重改革与立法。 RELIEF(救济) RECOVERY(复兴) REFORM(改革) 1、“新政”的含义: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其核心是救济、复兴、改革,因这三个词的英文字母开头都是R,故称“三R”新政。 2、特点: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材料1: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材料2: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思考:新政为何先从金融业开始?起到了怎样的积极效果?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①整顿银行,恢复信誉; ②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③扩大美联储的权力; ④管制证券业。 3、“新政”的内容: 企业破产 (2)复兴工业生产;(中心) 材料1: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失业工人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材料2: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思考:为什么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等?为什么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加强国家工业的计划和指导,防止盲目生产引起生产过剩,对协调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①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指导; ②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各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 蓝鹰运动 蓝鹰运动: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 Eagle),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 农产品价格猛跌 (3)调整农业政策; 材料1: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材料2: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思考:罗斯福总统对农业的调整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复苏。 ①调控市场,调整农业结构; ②政府鼓励减产,补贴农户损失,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工人失业 (4)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材料1:全国有1/4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