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学生学习成功_学科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ppt

确保学生学习成功_学科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析]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从音乐中感受到了宇宙的和谐,孔子从音乐中听出了一个国家的兴衰征兆 ; 古人云 :“ 物艺相通 ” ,其实说的就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生、相济、相融的道理。 领悟之四: ㈨、必须关注师生身心健康 [案例] 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到塔吉克斯坦首都和 2007年4月到日本访问 ,每天清晨身着印有北京奥运标志的运动装在公园里晨练…… [简析] 对社会而言,健康就是生产力,就是财富。 [简析] 和谐的校园,有效的教学,前提必须是有健康的师生。 [简析] “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 ——马约翰 [案例] 2006年4月19日新华网的一条新闻: “ 中国学生体质调查 : 学生胖而无力危及国家竞争力”,“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 ,爆发力、力量等因素也继续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重要健康问题”,“现代生活方式病、富贵病已逼向青少年”…… [简析] “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我觉得体育比什么都重要,不懂体育的,不应当校长。” —— 张伯苓 [简析] 不惜以牺牲师生健康为代价而换取的升学率是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更不可能为实现 “ 质量为魂 ”的最终目标预留下持续发展的“接口”。 学校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师生的健康和娱乐等提供保障,丰富师生文体生活,确保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师生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中身心得到调息,是实现有效教学、质量为魂不可忽视、小视、轻视的重要内涵。 ㈩、课堂应涌动生命的活力 [课例] 一位临退休前老教师的数学课: 一支粉笔一张嘴 三组精选的练习题 精练精讲精批精评 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学习 ……传统课也能达到有效 [简析]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 所谓学习方式(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简析]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关注课堂教育的成功率,才能使教育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感受学习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学生最容易获得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相关联的知识。” ——霍华德?加德纳 [简析] 教学心理学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生命的本能,这种本能会生成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潜意识,这种自发的内在的潜意识往往是提升积极情感原动力的催化剂,而这种原动力往往在实践体验中能转化为学生个性对领会艺术境界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萌生,往往不限于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上,而且能够在一切能够引起人的感悟的对象上体现出来,显示其生命活力。 [简析] 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而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简析] 聚焦课堂,关注课堂,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养成新的学习方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效果在课堂,功夫在课外; 台上40分钟,台下十年功。 可能还远远不止十年,需要我们的教师终其一生地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到这一点,要有极大的责任心、细心、耐心和灵心。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 [课例] 一位教师上三年级语文《花钟》时提问: 师:太阳花开的时间是? 生:早晨。 师:这样的花像? 生:喇叭。 师:这些花开的时间放在一起像? 生:花钟。 师:哦!同学们真聪明,大家都懂了? [简析]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简析] “ 以问助教 ,让每一个课堂问题都切实有效,以问促思,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发展,以问导学,让每一个问题都关注学生需求。”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巧妙的教学智慧,有效教学必须重视研究课堂提问,有效的提问本身就充满了情趣和艺术魅力。 ㈣、课堂教学必须启发引导 [课例1] 武汉市刘双老师在初一数学课上讲了相反数之后,布置了一道填空题:(填“正”或“负”) -(3)= -3是 数 -(0.5)=-0.5是 数 -(-3)=3是 数 -(0.5)=0.5是 数 [简析] 刘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学生的不同答案不做直接回答,只引导学生看书中关于“性质符号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