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污水处理设备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一一
该污水处理设备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 2016-2017 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污水处理设备企业845家,从业人员42250 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污水处理设备产值152637.17万元,较 2016年136514.78万元增长11.81%。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 66774.64万元,较去年59567.03万元同比增长12.10%。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到2020年基本 实现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强国,已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而且未来仍 将是保证强大经济的支柱和基础,发展制造业的决心不能有丝毫动 摇。可以说,中国工业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势头能否长期保持、在 全球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招。总 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 业”。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制造业这一立国之本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 制造强国战略,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发展愿景,力争在新中国成 立100周年时,建成世界一流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 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 已进入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如何 既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还是要切 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制造业是转方式、 调结构的主战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新的增长动 力,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 着眼解决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 系,提出的指引未来10年乃至30年制造业发展的20字基本方针, 必须一以贯之地执行。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 宏观经济分析
1、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长期指导 性,为我们更好地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2、 从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并支撑了总投资回升。
今年9月投资较8月回升0.1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连续6个月的增 速下降。分产业来看,9月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速分别为11.7%和5.3%, 较8月分别回落了 2.5和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速为5.2%, 比8月上升了 0.9个百分点,从而保证了总投资增速回升。细分项目 来看,9月制造业投资增长强劲,较8月大幅回升1.2个百分点至8.7%, 连续第6个月回升,成为近期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其中,有色、 化工、专用设备等部分中上游行业投资改善较为显著。此外,部分“补 短板”领域投资表现也十分亮眼。
二、 宏观产业政策
1、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落实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有关政
策,支持其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职能定位和业务范 围要求,加强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强化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
(人民银行、银监会)
2、近十年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 度、质量和效益,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从国 内看,建国60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 17.6%提高到2014年的35.85%,增加了 1倍多,促进我国工业实现 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从国际对比来看,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 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到2000年上升到6.0%,居世界第四; 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为19.8%,跃居世界第一。 自19世纪中叶迄今,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我国又重新回到世 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
1、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深入贯彻绿 色发展新理念,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需要各地立足优势,瞄准问题,因地制宜,因 势而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2、 “十二五”期间,研究制定了《工业清洁生产审核规范》和 《工业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评估规范》,不断完善清洁生产工作情况报
送制度等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制修订《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编制通则》以及钢铁、电池等1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 标体系。清洁生产基础能力明显增强,约15万家工业企业负责人接 受培训,5万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专家、咨询服务队伍不断 壮大,全国已建成24个省级、31个市级以及冶金、化工、轻工、有 色、机械等行业清洁生产中心,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达1000 余家,国家和地方清洁生产专家库专家3600余人。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