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怎样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docxVIP

高三语文怎样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文字运用:怎样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一、问题描述 什么是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知识怎样识记?高考常考的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哪些?高考文言文阅读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有什么特点? 二、复习范围 (1)什么是古代文化知识?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是一个庞大知识体系。包括天文知识、历法知识、乐律知识、地理知识、官职知识、学校教育知识、科举知识、姓名知识、礼俗知识、刑法知识、宗法知识、宫室知识、车马知识、饮食知识、衣饰知识、什物知识、度量衡知识等。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国古代制度文化和中国古代精神文化。 (2)高考文言文阅读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有什么特点?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是2015、2016年新增题型,从题目考查的内容来看,考查重点侧重于古代日常生活重要的和常见的文化常识,比如,字、号、谥号等名词称谓和嗣位等专有称谓。 在如今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2017年全国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专门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3)古代文化常识常考的内容具体有哪些? 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历法刑罚、古代音乐等。具体说:一是必修教材1-5;二是选修教材。例如,《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研读》《中国民俗文化》等。 (4)古代文化知识怎样识记? ①分类记忆法。如: ②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可以进行如下相关联想: eq \x(任、拜、除、征)→eq \x(迁、擢、拔)→eq \x(调、出、徙)→eq \x(罢、贬、左迁) 授官职 → 提升官职 → 调动官职 → 免除或降低官职 三、方法指引 明确古代文化常识考查范围 对必修教材1-5中的文化常识进行识记,对选修教材中的文化常识进行整理识记。对常考的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历法刑罚、古代音乐等文化常识进行分类识记。 (2)分类识记文化常识 ①古代官职 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②人的称谓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③天文历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等。 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④古代地理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⑤科举制度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