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路虎揽胜中国售价是欧美4倍 煤老板不管多少钱也要买
2013年08月15日 08:11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钟天骐
各国售价
本报记者 钟天骐
在中国豪华车消费领域,有种怪现象总在上演——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汽车本应该是代步工具,但当被贴上“地位”、“身份”、“品位”的标签之后,奢靡风、攀比风接踵而至。
8月1日,本报以《最高加价40万元谁在消费 路虎》为题,对国内市场部分路虎经销商不顾厂家的明令禁止,加价销售 揽胜车型的行为进行了曝光。然而,记者最近走访北京多家路虎4S店发现,加价不仅仍在大范围继续,而且揽胜高配版车型已经断货。
除了虚荣、攀比的消费心理之外,造成中国消费者心甘情愿做路虎“脑残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中国消费者不知道路虎究竟在国外卖多少钱。在路虎官方网站上,记者找到了各车型在世界各国的定价。揽胜极光、神行者、发现等车型中国市场指导价约为国外2~3倍,揽胜车型在中国市场终端价格更是达到了欧美市场的4倍。
以揽胜5.0T最高配版为例,该车型在中国的定价为279.8万元,经销商加价后的市场终端销售价为320万元。然而,该车在日本的定价折合 人民币为105.2万元,在德国的定价为103.6万元,在路虎的大本营英国定价为83.5万元,而在美国,这款在中国卖到断货的车型定价仅为83.3万元。
不可否认,进口汽车来到中国需要缴纳关税、 消费税和增值税等一系列费用。按照我国现行的税率和税费计算公式,排量超过4.0升的进口车完税后价格大概增加一倍。同样以揽胜5.0T最高配版为例,以路虎全球最大的市场——英国定价为基准,加上进入中国的运费、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仓储费等,该车的价格最多也就是200万元,这与中国市场终端售价存在着120万元的巨额利润差距。
“路虎的炒作成功和中国煤老板崛起的轨迹是一致的。”著名车评人钟师说,煤老板是暴富群体,很容易盲目地攀比跟风。一个人买了揽胜其他人不管多少钱也要买,不能丢面子。煤老板的盲目迷信,厂家诱导性广告狂轰滥炸、肆意炒作品牌价值,将路虎推上了中国汽车的神坛。
在欧美市场,路虎充其量算高档越野车,从来就不是豪华品牌。钟师说:“自以为开路虎能证明自己身份地位的中国消费者,其实是被厂家忽悠了的冤大头。”
路虎应该感谢中国人的“慷慨”。这个5年前濒临破产的企业在中国市场被喂得白白胖胖,2012年共交付车辆73347辆,占到其全球总销量的五分之一。去年,路虎的利润更是高达24.2亿 美元,超过了2008年被印度塔塔集团收购的总价。中国人以4倍的高价去买路虎,究竟是在为谁的 GDP做贡献?
专家称进口汽车价格虚高是因为暴发户富二代哄抬车价
2013年08月15日 06:53来源: 南方都市报?作者:雷敏
“从去年以来,我们开始协助发改委调查进口车流通领域的价格问题,进口车企是否为汽车经销商设立了最低限价,这也是发改委对各行各业的反垄断调查的一部分。”昨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向南都记者透露,这一反垄断调查从去年开始,已成该协会例行工作之一。
事实上,8月13日,发改委刚刚对黄金饰品行业开出首张反垄断罚单。8月7日,发改委更是对奶粉行业开出史上最大罚单。
汽车行业或将成为发改委反垄断“大刀”挥向的下一个目标?
调查进口车定价
近期,进口车企身陷旋涡,“外资进口车企成‘暴利王’”的言论甚嚣尘上。有数据显示, 宝马、 奔驰、保 \o 时捷 01184 时捷等外资品牌的进口车型,在中国大陆地区与国外的售价,最高差价近3倍。
对此,罗磊向南都记者表示,“此番的反垄断调查,并非针对进口车利润过高的问题,而是针对进口车企是否对经销商限定了最低的终端价格。”
罗磊称,两者不可混为一谈,进口车定价高(指导价)、利润高,并不等同于垄断,此次反垄断调查主要是针对车企是否涉及到一些垄断行为。
作为汽车流通行业的监管组织,早在2008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就展开了相应的调查,“这不得不提及早在2005年出台的《汽车品牌实施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进口车企在华销售通过一家总代理来进行,这为其垄断提供了政策温床。”罗磊称,此番反垄断调查,除了协助发改委之外,另一层深意就是行业监督自律。
2012年11月28日举行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年会上,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副局长卢延纯便首次公开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对汽车产业反垄断的力度,并确定了整车销售价格、售后服务、拒绝交易三个反垄断的重点。
目前,这一反垄断调查,并非针对部分进口车品牌,而是针对目前在中国成立了总代理的所有进口车品牌展开的调查。对于这一调查的进展以及相关的调查形式,罗磊没有披露更多的细节,只是称“仍在进行中,尚不能透露,对汽车销售行业是否违反《反垄断法》等调查是我协会的一项日常工作,相关研究结果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