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基因检测精编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聋基因检测 主要内容 背景介绍 耳聋基因检测的意义 产品介绍 案例分享 2 什么是耳聋? 听觉障碍,不能听到外界声响的表现,轻者听而不真,重者不闻外声。 WHO 耳聋分级标准: 4 级别 表现 纯音听阈 轻度聋 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 26~40dB 中度聋 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 41~60dB 重度聋 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 61~80dB 全聋 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 超过80dB 耳聋分类 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性耳聋、混合性耳聋 耳聋的致病因素 遗传因素; 母亲怀孕期间的药物使用史; 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 母亲的生产史;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颅面部畸形; 早产或体重低; 各种后天因素,如外伤 6 我生育下一个孩子还会耳聋吗? 7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有25%的几率 生育聋儿。 线粒体母系遗传:母系成员 均会有聋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50%的几率 生育聋儿。 背景介绍——耳聋发病情况 听力障碍的发病率:新生儿1‰;青年人1%;45-64岁人群14%;65-75岁为30%-60%;75岁以后达50%-70%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 1987年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各类残疾人总数约为5164万,其中听力言语残疾为1770万人,占总残疾人总数的34.28%,是各类残疾的首位。 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24.16%,位于第二位,仅次于肢体残疾。 在对四岁及四岁以内的听力损失患儿病因进行分析时,遗传因素所占比例为71%,高于出生时 新生儿听力损失中遗传因素占据了65%的病因 N Engl J Med, 2006. 354: p. 2151-2164. 背景介绍——耳聋发病原因 背景介绍——流行病学的警示意义 确立了中国聋哑人群常见的3个易感基因及突变热点 药物敏感性耳聋(mtDNA 1555AG): 占我国2780万听力残疾者的5-12%,意味着139-333万人可以通过用药警示而避免致聋。 先天性重度耳聋(GJB2): 占听力残疾者的20%,意味着556万人可以明确病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聋而不“哑”。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 占听力残疾者的16%,意味着445万人通过早期发现可以避免永久性听力损失。 背景介绍——干预措施 助听器: 纯音测听,阈值在40~90dB(中度~重度耳聋)都应建议配用。 人工耳蜗移植 目前对于感音神经性重度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0万元/只 适应症: 1)先天性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耳聋; 耳蜗移植的最佳时间是:2岁以内(Audiol Neurootol. 2004 Jul-Aug;9(4):224-33)。 2)语后聋及成年患者有基本语言识别能力及辨音能力且佩戴助听器无效者。 耳聋基因检测意义 指导婚育。实现优生优育 早发现、早干预,实现聋而不哑 产品汇总 三个耳聋基因高通量测序 四个基因20个位点-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原理 Base Molecular Weight A 313.21 C 289.18 G 329.21 T 304.19 ddATP ddCTP ddGTP ddTTP G 单碱基延伸技术 (iPLEX™) 检测位点多:可同时检测20个基因位点; 灵敏度高:能分辨质量差别为1 Da的分子; 准确率高:99%; 通量大:每天可检测3000份以上; 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数据自动分析; 检测周期短:收到样本后5个工作日可出报告。 技术特点 检测基因及位点 突变 基因 GJB2 SLC26A4 (PDS) 12S rRNA GJB3 突变 位点 35delG、 167delT、 176-191del16、299_300delAT、 235delC 281CT、 589GA、 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1975GC、2027TA、2162CT、2168AG、 IVS15+5GA 1494CT 1555AG 538CT 547GA 染色体 13q11-12 7q31 mtDNA 1p33-p35 表达蛋白 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26 多次跨膜蛋白Pendrin 线粒体功能损失 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31 临床表现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变异较大,可由轻度到极重度,但多数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或后天性耳聋,耳聋发生或加重与外伤、感冒有关 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致聋,无法逆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我国本土克隆和鉴定的第一个耳聋致病基因 适用人群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