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压二氧化碳在氯化铵类聚乙烯(离子溶液液状)中的吸收
摘要:
胺类离子液态单元以及他们相对的高分子(或聚合物,不知道该选哪个解释,下文同)【聚乙烯(离子液态)】是为了吸收co2而合成的,而这也是他们的特点。这些高分子相比于室温离子液体和咪唑类聚乙烯(离子液态)来说对于co2有更好的吸收力。比如说,有聚苯乙烯作为主干的P[VBTMA][PF6]有着10.67 mol%.的co2吸收量。Co2对于N2和O2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本文讨论了阳离子、主干(这个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怎么翻)、取代基、阴离子和交联对于CO2吸收的作用。对于吸收机制的研究表明了聚乙烯(离子液态)对于CO2的吸收是大量的且表面的。
1:介绍
离子液体是融点低的有机盐,他们有着显著的CO2溶解性。因此它们被开发成为不挥发的可撤销的的CO2吸收剂,并且支持为了支撑液膜开发的多孔担体。最近,我们发现由咪唑类离子液体单体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比室温下的离子液体有着更大的CO2吸收量和更快的吸收、解吸速率。人们发现这些阴离子、阳离子、主干对于CO2的吸收量与室温下的离子液体不同。比如说,阳离子在聚乙烯(离子液体)对于CO2的吸收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离子液体中,负离子是决定性的参数。为了更好理解阳离子在聚乙烯(离子液态)对于CO2的吸收中的作用,我们结合了对于胺类聚乙烯(离子液态)对CO2吸收的研究。
相比与咪唑类聚乙烯(离子液态)来说,这些这些高分子聚合物大大地提高了对于CO2的吸收能力。与它们相应的氟化盐(这些盐的水合氧铝表现出了很高的酸性气体【CO2,H2S】渗透性及选择性【或译成分离性】)相似,这些材料作为CO2分离的吸附剂和土工膜类制品前景光明。这篇论文描述了这些高分子详细的综合体【或合成法】及特性,还有他们的CO2吸收等温线、动力学【?】、还有这些聚合物的结构对于CO2吸收能力所起的作用。
2:实验性
2.1材料
4-乙烯基苄氯(氯甲基苯乙稀)(90%),含水的(或水成的)【2-(甲基丙烯酰氧)乙烷基】三甲基氯化胺溶液(75 wt%),(p-乙烯基苄)三甲基氯化铵(98%),三乙胺(99.5%),N’N’N’N;-四甲基乙二胺(99%),锂三氟甲烷磺醯亚胺(99.95%),六氟磷酸钾(98%),四氟硼酸钠(98%),2 - 6 -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98%),2,2’偶氮二异丁腈,2,2’二甲基甲酰胺(99.8%),以及乙腈(99.5+%)购于奥德里奇。O-化息香的 钠盐水合物氢氧化钠(97%)购于兰开斯特综合公司。所有化学产品都以收到时的状态为准。
2.2离子液体单体的合成
【2-(甲基丙烯酰氧)乙烷基】三甲基四氟:将(30 ml,0.12 mol)含水的【2-(甲基丙烯酰氧)乙烷基】三甲基氯化胺溶液(75 wt%)注入250ml的烧瓶。在真空状态下将水除去后,将NaBF4 (14.5 g, 0.132 mol)及CH3CN (150 ml)注入烧瓶。整夜搅拌这些混合物。这些盐逐渐融化,形成白色沉淀。用过滤法除去沉淀物。浓缩滤液后,将之倒入乙醚中。收集沉淀的白色晶体并在室温(28 g, 90%).下的真空中弄干。
如上文所述,运用NaBF4,NaPF6, O-化息香的 钠盐水合物氢氧化钠(NaSac)或锂三氟甲烷磺胺剂作为离子交换盐合成出(p-乙烯基苄)三甲基四氟([VBTMA][BF4]), (p-乙烯基苄)三甲基六氟磷酸盐([VBTMA][PF6]), O-化息香的([VBTMA][液囊]),(p-乙烯基苄)三甲基三氟甲烷磺胺剂(VBTMA][Tf2N])。出产量分别为94.0, 90.0, 47.6, 41.9%,
[MATMA][BF4]:1H NMR (DMSO-d6, 400 MHz, ppm):d
6.09 (d, 1H) 5.75(d, 1H) 4.53 (m, 2H) 3.70 (m, 2H) 3.14 (s, 9H)
1.91 (s, 3H). mp: 102.9–105.3 8C.
[VBTMA][BF4]: 1H NMR (DMSO-d6, 400 MHz, ppm): d
7.59 (d, 2H) 7.49(d, 2H) 6.78 (m, 1H) 5.94 (d, 1H) 5.36 (d, 1H)
4.47 (s, 2H) 3.00 (s, 9H). mp: 154.8–156.4 8C.
[VBTMA][PF6] 1H NMR (DMSO-d6, 400 MHz, ppm): d
7.62 (d, 2H) 7.51(d, 2H) 6.81 (m, 1H) 5.96 (d, 1H) 5.39 (d, 1H)
4.50 (s, 2H) 3.02 (s, 9H). mp: 172.7–175.8 8C.
[VBTMA][Sa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