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讨论 六 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当前 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静脉营养; 当患者需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营养; 应用全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 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 营养支持途径的改变 肠内营养的概念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符合生理; 有利于预防肠粘膜萎缩,保护肠屏障功 能,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使用方便,易于掌握,耗资低; 无严重并发症。 肠内营养的优点: 肠内营养并发症 感染性:误吸、肺部感染 机械性:鼻、咽及食道损伤、堵塞 胃肠性: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代谢性:糖代谢紊乱、电解质失衡 胃潴留、返流和误吸的原因 胃肠的排空延迟 贲门括约肌功能减弱至贲门闭锁不全 人工气道吸痰时,刺激病人咳嗽增加腹压 返流液若未及时吸出可致误吸 误吸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误吸的概念 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样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还包括分泌物)进入声门以下气道。 误吸的危险因素 意识状态改变 吞咽功能障碍 体位不当 胃内残留量 胃肠功能减弱 喂养量与方法 鼻饲管位置 护理人员安全认识 Part 5 思考 残留问题 老年痴呆患者如何判断其意识状态? 于 对于长期卧床女性患者尿便失禁患者皮肤如何护理? 对于可闻及肺部痰鸣音,经口腔湿化吸痰后效果不佳,无法吸到肺深部的痰液的此类患者该如何进行气道护理? 模板来自于 * 临床表现 症状 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体征 ①患肢肿胀的发展程度 ②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③Homans征常为阳性 ④浅静脉曲张 预防措施 1 2 3 药物预防 物理预防 基本预防 基本预防 严禁患肢行静脉穿刺 以免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手术操作轻巧 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规范使用止血带 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术后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 术后充分引流 减少局部压迫 健康教育 尽早功能锻炼 早期下床 深呼吸咳嗽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 控制血糖血脂 物理预防 梯度弹力袜(GCS)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 足底静脉泵(VFP) 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 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 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对于患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 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 应用前筛查禁忌。 物理预防禁忌症 以下情况禁用物理预防措施: (1)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水肿 下肢严重水肿 (2)下肢深静脉血栓症 血栓性静脉炎 肺栓塞 (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腿部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的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腿部严重畸形。 药物预防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LMWH)常用 维生素K拮抗剂 华法林 Xa因子抑制剂 磺达肝癸钠 利伐沙班 药物预防禁忌症 活动性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 骨筋膜室综合征 血小板低于20×109/L 严重头颅外伤或急性脊髓损伤 肝素又发血小板减少症(HIT) 孕妇禁用华法林 既往颅内出血 既往胃肠道出血 急性颅内损害/肿物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障碍 类风湿视网膜病患者抗凝可能引起眼内出血 绝对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讨论 三 针对这个病人长期卧床,我们应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 对压疮的预防【体位安置与变换】的解读 侧卧位时尽量选择30°侧卧位。(推荐意见=C) 充分抬高足跟。(推荐意见=A) 除非病情需要,应避免长时间摇高床头超过30°体位、半坐卧位和90°侧卧位。(推荐意见=C) 所有高危人群都应该定时变换体位,以减少身体易受压部位承受压力的时间和强度。(推荐意见=A) 体位变换的频率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皮肤耐受程度、移动能力和所使用支撑面的材质而决定(推荐意见=A) 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和移动患者时,应抬起患者身体,尽量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避免拖、拉、拽。(推荐意见=D) 使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减到最小,同时能够维持患者适宜的活动程度。(推荐意见=A) 中华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 对压疮的预防【体位安置与变换】的解读 限制患者坐在没有支撑面椅子上的时间。(推荐意见=B) 指导患者坐轮椅时,采用正确的自我减压方法,应每15~30min减压15~30s,每1h需减压60s。(推荐意见=C) 脊髓损伤患者使用轮椅时,应该采取多种坐姿(如:前倾、斜倚、直立等)。(推荐意见=C) 危重患者在体位安置与变换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推荐意见=D) 应对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