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古代,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是关于智慧的学问;近代,哲学成了凌驾于各门科学之上的、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确定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3、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事物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哲学则是以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它们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它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3)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与这一问题相联系,还有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4)在哲学上,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四种不同的结合。
5、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形态。
(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机械唯物主义)有三个明显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说成“绝对精神”的体现;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3)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也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的朴素辩证法、近代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的唯物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实践条件和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
中的辩证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物竞赛联赛资料)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doc VIP
- 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理规划.docx VIP
- 中医诊所线上运营方案.docx VIP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微课版)PPT模板.pptx
- 第7课《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第1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课件 中职高教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 VIP
- IPCCC830C中文CN印制线路组件用电气绝缘化合物的鉴定及性能.docx VIP
- 风电场光伏电站新能源发电应急能力评估报告.docx
- JTG 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高清版).pdf VIP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实训任务答案 .pdf VIP
- 2025春新版三下人教pep英语单词默写练习(中译英)-Unit1-6-2024新教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