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NTIMATE RELATIONSHIP老年人之亲密关系-----社会心理学视角初探李宁目录老年人心理学理论1CONTENTS老年人心理功能的变化2老年社会学理论3 亲密关系4一 老年人心理学理论1、个体的心理老化理论(1)摹本理论(2)行为学说(3)脱离学说(4)适应学说(1)摹本理论老年时期表现出青少年时期的特质的摹本现象称为摹本理论。该理论认为,老化现象作为成熟期后所表现的变化是发育期的一种复制。即老年期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的某些特质在其发育期时就已经得到了表现,而且这些特质在发育期后仍得以保存,并一直持续到了老年期。(2)行为学说伴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感觉、知觉、认知功能、精神运动功能、记忆、思考、学习能力、感情以及综合性的适应性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从年龄来看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个体的老化可以从其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此理论认为当感觉、知觉功能随年龄增加而衰退时,个体从周围获取信息的能力会迅速减退,这给个体带来的影响就是感觉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得狭窄,加之老年人学习兴趣、好奇心减退等原因,影响了老年人与环境的互动,容易进一步造成老年人的非活动行为(3)脱离学说强调从个体角度观察个体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的状况。该理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在社会中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也弱,最终造成个体与社会的相互脱离。脱离过程三阶段:A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与他人交往的数量及相互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不仅交往人数减少,而且与他人接触的频度和时间也减少。B老年人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性质发生了变化,造成人际关系变化。C老年人性格变化表面化,如孤独、自我封闭等性格的倾向越来越严重(4)适应学说以人的适应性为基点的理论。认为老年期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变化,而且老年期是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容易受到威胁和伤害的时期。科技进步使年轻人优势容易被发挥出来;相对,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大,生理机能、心理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降低都会对老年人造成不利影响,这也是造成老年人自尊心减弱主要原因。“适应”在人际关系上有两个目的:A人际关系增多会减轻其不安感B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积极反馈可以增强其自信心与自尊心。2、老年人心理及人格类型理论(1)人生回顾理论(布特勒,1963)(2)老年人格类型理论(Recichard、Livson、peterson)(3)生命周期理论(4)皮克的人生后半期七阶段发展理论(1)人生回顾理论(布特勒,1963)理论认为,老年人已经认识到自己时日无多而接近死亡,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了“人生回顾过程”反映在其人格特征上就是一种怀念往事的现象。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与亲朋好友或年轻人谈论往事(粮票的故事);怀念自己的家乡,回顾自己童年时期家乡的生活及文化等。(2)老年人格类型理论(Recichard、Livson、peterson)成熟型摇椅型防卫型愤怒型自怨自艾型成熟型从幼年到中年一般事业有成,能够正确认知自己和社会。对于退休和老化等各种问题能泰然处之,不悲观也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与防卫。摇椅型消极依赖、不拘小节型。满足于既成事实,认为老化并不恐惧,退休是一种责任的解脱,正好不为工作烦恼而可以安享晚年,对于社会活动一般漠然处之。防卫型性格刚强,有独立见解。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年轻时勤奋努力,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年老退休时最不适应,一般依赖于各种社会活动保持自己的活力和独立性,以消除对衰老的恐惧。愤怒型年轻时没什么事业成就,甚至可能有失败经历,因此到老年时会时常感到年龄的威胁和悲哀,会将自己的失败原因归咎于环境对他人与社会的满腹怨言,愤世嫉俗,甚至与别人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自己情绪方面失衡和生理方面的疾病。自怨自艾型没有绝对,混合型是有的!年轻时期事业没有什么成就而将责任归咎于自己,埋怨自己少壮不努力而虚度终生,认为自己是凄凉的失败者,只有死亡才得以解脱。始终处于一个心理郁闷、沮丧和消沉的心境中。(3)生命周期理论(埃里克森,1961)人生有八阶段,每阶段都有认同危机,成功解决危机个性发展就顺利,解决失败则个性某方面发展就不完全或困难。自我完整性与绝望感——人生的最后阶段老年人有更多时间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回顾,若在成年期有些事业的成就,对家庭社会有贡献,他就会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从而产生人生是完美的感觉,若在年轻时一事无成,便会常想起自己走错的路而认为错失了许多机会,到了老年更无机会重新发展,就很容易陷入到一种绝望中而悲观消沉、孤独。此理论较为重视健康的成熟和适应,认为人格的发展受某一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过去人生经验过程影响。(4)皮克的人生后半期七阶段发展理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其人格和社会性会发生变化。其过程是渐进的。七阶段根据人的心理特征划分。第一阶段:尊重智慧胜过体力。进入中年期的人们,往往更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