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文学常识整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常识整理 篇目 出处 作者 作者信息 作品主旨 人物形象 作品价值或后世影响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民本”和“仁政”思想。 使君王意识到把国家治理好是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 孟子——机智勇敢 观点正确,注意方式方法 齐宣王——胸无城府,治国无方 《公输》 《墨子·公输》 墨子及其弟子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墨家的创始人。 “兼爱”和“非攻”是其核心思想。 生动地表现出墨子的艰苦实践的精神和反对不义战争的“非攻”思想 墨子——不辞辛劳,为民请命。 反对不义战争。 公输——言行不一,冷酷奸猾。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秋水》 庄子及其后学 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 其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与儒家相左,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表现了庄子鄙视富贵名利,不愿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思想,表达他逍遥无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庄子——幽默机智,恪守准则。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曹刿论战》 《左传》 (春秋)左丘明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在长勺之战中协助鲁庄公,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 曹刿——深谋远虑,有聪明的军事头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鲁庄公——目光短浅,昏庸无知,但能不懂就问,用人不疑。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 (西汉)刘向 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诫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贤臣)。 齐威王——善于纳谏、知错就改(明君)。 《战国策》是我国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小石潭记》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借以开拓胸襟,排遣苦闷,写下了《永州八记》(山水游记)。 作者情感: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无法排遣心中的忧伤凄苦。 《孔孟论学》 《论语》、《孟子》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及其弟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至圣”。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第一则:学习的作用。 第二则:学习的方法。 第三则: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四则:学习的态度。 (第五则:学习的态度。 第六则:学习的态度。) 第一则:(终身学习)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第二则:(学思结合)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不耻下问)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则:(学无止境)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 第五则:(专心致志)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第六则:(敢于质疑)学习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板桥家书》 (清)郑燮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 表达了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选择精华、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黄生借书说》 《小仓山房文集》 (清)袁枚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自称“随园主人”。 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以作者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幸运做对比。 《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宋)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告诉了我们一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质,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使自己的人生充盈而美好。 滕子京——忍辱负重、勤于政绩。 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将叙事、写景、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 《醉翁亭记》 《欧阳文忠公文集》 (宋)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作者——勤于政绩,与民同乐。 写景写人抓住特色,句法独特,音调铿锵,层次分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集》 (晋)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的鼻祖(唐代的“王孟”:王维、孟浩然)。 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的生活愿望,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淳朴、和睦相处,厌恶战争,追求和平。 武陵人——向往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却言而无信,自己亲手关上桃花源的大门。 语言朴素,诗意盎然。 《捕蛇者说》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 通过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