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MR对正常人及腰腿痛患者骶丛及坐骨神经的临床应用研究
????
????
[中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3-3289(2000)06-0481-03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正常人组(对照组)为随机抽样选择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7~67(平均40.2)岁。既往无腰臀痛及腰骶椎、臀部软组织损伤史;神经科检查无阳性体征。腰腿痛患者组4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具有不同程度的骶丛及坐骨神经病变者,男29例,女12例,年龄21~64(平均48)岁,如表1所示:
表1 41例患者病变分布(例数)
MRI扫描
GD-DTPA
腰骶间盘突出
15
-
腰骶管术后神经粘连
5
2
腰骶管内神经纤维瘤
5
5
腰骶管内白血病浸润
2
2
骶管内神经根旁囊肿
5
-
腰骶部脊索瘤
3
3
腰骶骨巨细胞瘤
2
-
腰骶部结核
4
3
???? 1.2 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Magnetom 63SP 1.5Tesla MR扫描仪,表面线圈或体线圈。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1WI加权成像,TR/TE=500~600/20ms,T2WI加权成像,TR/TE=2000/20~80ms,梯度回波序列T1WI加权成像,层厚3~5mm,采用预置饱和技术消除扫描区域内的血流信号伪影。15例临床组患者,采用静脉团注法注射0.1mmol/kg的顺磁性造影剂(磁显葡胺)后,进行MR不同方位扫描。患者仰卧位,用纱布带固定住膝部,以减少腰椎脊柱前凸的程度,将脊柱表面线圈或体线圈放置于盆腔后方,以髂骨棘和坐骨结节作为上、下界体表定位标志。所有被检查对象均采用了5个MR影像断面扫描:垂直冠状位与腰椎脊柱长轴平行;骶骨长轴冠状位沿着骶1椎体上缘中点到骶4椎体下缘中点连线——骶椎骨长轴线扫描获得;成角冠状位MR成像是位于垂直冠状位和骶骨长轴冠状位中间的扫描像。水平轴位像和成角轴位像则是分别垂直于腰段脊椎和骶椎管长轴线的断面MR成像(1)。采用4等级评分标准方法对每一种MR断面影像中神经解剖组成的显示程度和完整性进行分级:0分:为无法观察到骶丛和坐骨神经;1分:仅能观察到小部分神经;2分:显示中等程度的骶丛和坐骨神经;3分:充分而清楚地显示骶丛和坐骨神经近段全貌。此评分系统仅是用于评价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组成,包括第4、5腰神经、腰骶干、第1、2、3骶神经,以及坐骨大孔内的坐骨神经的显示程度。 采用非参数统计学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包括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l-Wallis法)和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法),对不同角度的冠状位和轴位MRⅠ断面像显示骶丛、坐骨神经解剖特征的能力进行统计学比较。2 结果2.1 正常人组 (见表2)。
表2 30例正常人组病变程度
构成
冠状位
轴位
垂直
成角
骶骨长轴
水平
成角
L4
3.0
2.5
2.3
2.9
1.4
L5
3.0
2.5
2.7
3.0
1.8
S1
3.0
2.8
2.8
3.0
2.4
S2
2.8
2.4
3.0
3.0
2.1
S3
1.7
1.8
3.0
2.3
1.1
S4
0.3
0.9
2.7
1.2
0.1
LST
3.0
2.8
2.6
3.0
2.2
GSF
3.0
2.3
1.6
3.0
2.0
SN
3.0
2.1
0.9
1.0
0.7
根段神经
3.0
2.4
2.9
3.0
2.1
干段神经
2.7
2.5
1.9
2.9
2.0
丛段神经
2.8
2.1
1.3
2.7
1.3
???? 2.2 MRI 分析30例正常人的MRI,显示骶丛、坐骨神经解剖特征的平均显示分值表现:垂直冠状位和水平轴位MR成像显示能力较其他角度的冠状和横断成像强,垂直冠状位(2)MR像对显示腰4.5神经、腰骶干(LST)、第1骶神经(S1)汇聚入坐骨神经(SN)及最大限度地显示坐骨神经长度最有价值。水平轴位断面成像中(3),L4~5、S1、S2脊神经根出椎间孔后斜向外下走行,本组30例均可显示坐骨大孔及全部近梨状肌前面的卵圆形结构——骶丛,测量该结构的最大径为0.7~1.4cm。而骶棘韧带后方的坐骨神经表现为类圆形结构,平均最大径为0.8~1.4cm,与有关文献报道结果相近似。本组骶骨长轴冠状位MR成像均可以清楚观察到骶骨体全貌、骶神经孔和第1、2、3、4骶神经根近段结构,能清楚地显示多节骶椎和骶孔内部结构与神经根的关系。显示坐骨神经的最佳横断面是水平轴位MR成像,成角性轴位MR成像并不能提供更多的其他相关性信息。???? 1 正中矢状层面显示扫描方位 A垂直冠状位:平行腰段脊柱长轴;C成角冠状位:位于垂直冠状位与骶骨长轴冠状位中间;B骶骨长轴冠状位:平行骶骨长轴;E水平轴位,垂直于腰段脊柱长轴:F成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