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编讲义:第2章 《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编撰人:兰州大学 张加驰 2.1 运动之量 2.1.1 动量 万有引力定律起源于人们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探索,而牛顿运动定律则源自人们对作用力和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其实,无论是宏大的天体运行,还是渺小的物体运动,如果人们想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力学研究,都必须首先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在当时的物理学界,如何定义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成为了物理学家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16世纪,欧洲的物理学家们就做出了思考。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应用“速率”这样一个物理量,因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率)是人们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最直观的考量,所以他们认为:速率可以衡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是物体的“运动之量”。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很多情况下,如果仅仅把“运动的快慢”作为物体的“运动之量”,就会在理解上出现困难。比如,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常常需要用头去顶球,但如果把足球改成同样大小的铅球,也以同样的速率飞来,恐怕就再没有哪个运动员敢去争顶了。这个例子说明:面对理论上具有相同速率(也就是相同“运动状态”)的足球和铅球,我们的潜意识就做出了判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即便速率相同,足球和铅球的“运动状态”也绝不可能相同。由此看来,“速率”这个物理量并不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完美量度。可是,这样一个合适的“运动之量”到底是什么呢? 在17世纪的一天,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在街上散步,他很偶然地看到一条大狗正在追逐一条小狗。如图2.1所示,大狗体格健壮能跑得很快,小狗身段轻盈但转弯灵活,所以小狗总能逃脱大狗的扑咬。受到狗狗追逐战的启发,笛卡尔突然想到:追逐的狗狗们具有不同的质量,也就是惯性不同;同时有的狗狗跑得快,有的跑得慢,也就是速率不同。笛卡尔由此认为:质量和速率的乘积正好可以反映狗狗的运动要素,因此是一个合适的“运动之量”。随后,根据笛卡儿的想法,牛顿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小狗懂得用急转弯来躲避大狗的扑咬,显而易见,狗狗的“运动之量”还应该包含有方向的要素,因此可以将标量的“速率”改为矢量的“速度”。由此,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能很好衡量物体运动快慢、方向和惯性大小的物理量,也就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后来,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把这个物理量定义为“运动量”,简称“动量”,用物理符号p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P = mv (2.1) 2.1.2 冲量定理 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动量既然是物体的“运动之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力一定能导致物体的“动量”(也就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可是,力和动量之间的物理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也成为了物理学家们继解决“运动之量”疑难后,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新的物理难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虽然起源于牛顿运动定律,但它与动量的“改变量”有关,有始末位置,属于过程量;而牛顿运动定律属于“状态量”定律,比如加速度a是瞬时量,与始末位置无关。因此,这个问题应该属于一条新的“过程量”物理定律。 在探讨这条新物理定律的过程中,很多物理学家都举出了不同的实例来分析力与动量改变量的关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掉落的鸡蛋”。鸡蛋是常见的营养食品,鸡蛋也很脆弱,如果生鸡蛋落在水泥地板上,你就别想吃它了;但如果地板上有一堆棉花,鸡蛋的命运就会好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可以抓住重点,从力和动量改变量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实,鸡蛋从同一高度掉落,无论其砸到地面上还是棉花上,动量的改变量(?p)都是相同的;但水泥地面给予鸡蛋更大的瞬间作用力(F),所以鸡蛋破碎了,而棉花由于“缓冲”作用,给予鸡蛋较小的冲击力,所以鸡蛋能保持完好。在这里,我们其实已经意识到棉花的作用在于“缓冲”,也就是延长作用力的时间。由此看来,鸡蛋的不同命运其实决定于作用力时间(t)的长短。此外,这个例子还清楚地表明:作用力F、动量改变量?p和作用时间t三者间,一定存在着一个确定的物理关系。在这个例子的启发下,很多物理学家开始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 ma出发,通过状态量a来导入过程量?p (a =?p/?t),终于得到了一个新的物理表达式: F?t = ?p (2.2) 式子(2.2)的左边部分代表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F?t), 是力对这个物体的 “冲量”,用符号I表示。这个式子清楚地表明:“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改变量”,这就是“冲量定理”。需要注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