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度、行动者与行动选择∗
———L 市妇联改革观察
毛 丹 陈佳俊
提要:妇联在2015 年前的改革中出现“钟摆”现象,有时主要像党政部
门一样工作,有时又向社会组织趋近。 从历史文献和田野工作的角度看,这
是因为妇联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采取以保持妇联机构和干部既有地位为中轴
的、波动式的有限改革策略,在政策导向强调妇联政治先进性和担当桥梁纽
带时,注重承揽党政部门业务,其结果是与党政机关的区别变得日益模糊;而
在政策导向强调向枢纽型社会组织转型时,他们则愿意增加社会组织的功用
和色彩,但却抵御完全转型为社会组织,结果只是趋近后者。 所以,过往中的
“钟摆”既是制度安排以及上级改革指令的阶段性变化使然,也是妇联干部
群体的行动使然。 妇联今后的改革需要同时从制度与行动者两个方面寻找
方向。
关键词:妇联改革 钟摆 行动逻辑
一、问题和研究方法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妇联)是我国22个群团组织中群
①
众联系面最广的组织之一。 改革开放后,妇联为发挥密切联系妇女群
众的功能,做好桥梁与纽带,进行了五个阶段的全国或地方性的探索和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建设中的政府规制研究”(11ASH005)、浙江省哲学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多重制度逻辑下的中国群团组织转型研究———以浙江省
为例”(14JDDF02Z)的研究成果。
① 本文所讨论的群团组织是指22 个依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相应编制规
定,由中央建立或改组而成的大型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简称群团组织),包括:中华全
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
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
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黄埔军校
同学会、欧美同学会、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
会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114
论 文 制度、行动者与行动选择
改革。 第一阶段:1988 年妇联依据“十三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要
求,提出妇联组织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但是1989年《党中央关于加强
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中发〔1989〕12 号)
基本停止了这个设想。 第二阶段:1993年后,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印发
〈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的通知》(中发〔1993〕7号)精神,各级妇联相继在职责关系、组织机构
与机构编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第三阶段:2000 年后,依据中央两办发
布的关于《21个群众团体机构改革意见》(中办发〔2000〕31号)的要
求,妇联在领导体制、管理方式、运行机制以及机构编制等方面进行改
革。 第四阶段:2008年,在提倡社会建设而社会组织又很弱小的情况
下,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对群团组织作出地方性转型尝试,推动工青妇等
群团组织来担当社会组织的角色。 其中,北上广三大城市的党政部门
明确提出推动工青妇组织向枢纽型社会组织转型,并且分别认定了几
①
十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很多城市纷纷效仿。 第五阶段:2015 年,党中
央召开首次群团工作会议,强烈批评脱离群众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
化、娱乐化问题,强调要保持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
性、群众性。 妇联系统目前正在进行贯彻落实。 从这五个阶段的改革
看,第一阶段的改革只是一个设想,这里暂且忽略不说;2015 年以后最
新一轮的改革情况有待展开,也可主要留待以后观察。 从第二、三、四
阶段的改革政策导向看,几乎所有改革都强调了密切联系群众,反对机
关作风和行政化倾向以及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当然,这三个阶段的改
革方向或者重点有所不同,其中二、三阶段都明确强调妇联要担当桥梁
纽带,保持作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