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7
北京大学
黔中文化发展促进会
青春北大,锦绣黔程
2008·05
北京大学黔中文化发展促进会简介:
北京大学黔中文化发展促进会(Peking University Guizhou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受北京大学团委和北京大学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指导,接受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社团文体部的管理,服务于对贵州经济文化和人文地理感兴趣的北大师生,是一个具有鲜明学术实践特色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区域性文化社团。
北大黔中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05年4月24日,前身可追溯到1998年3月成立的北大贵州经济文化研究会,至今已有近10年历史。热爱贵州,为贵州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我们创会的宗旨;关注贵州文化,促进贵州社会全面发展,是我们活动的主题;成为贵州和北大之间的沟通合作桥梁,是我会的自我定位。
我们这些从云贵高原深处走出来的黔籍学子,以报国的壮志和兴黔的豪情,凝聚成一个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务实高效、团结奋进的集体,在北京大学括起了一股清新的高原春风。今天,北大黔中文化发展促进会已拥有160多名会员,其中包括40多名非贵州籍会员,成员以本科生为主,还有20余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我会以社会实践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自身的发展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为繁荣北京大学校园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和广泛好评。
2005年,我会成立伊始,即派出两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分赴安顺和黄平。他们凭借突出的表现,双双受到北大团委表彰,实现了开门红。2006年,我会又派出三支队伍,赴黔东南州考察小额信贷和农村税收,赴省内知名企业开展调研,还携手清华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赴黔西南州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夏令营(YAMP),再次全部获得北大团委的表彰。其中YAMP项目荣获“先进团队奖”,领队黄重凤同学被评为“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07年,我会积极响应北大校团委提出的“实践奥运精神,共促和谐发展”的实践主题,组织了3只队伍分赴黎平考察侗族文化保护,赴安顺黄果树旅游集团进行实习调研,赴黔西南地区进行民族文化调查和支教,又一次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2007年秋,本着“让北大了解贵州”的精神,我会推出了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多彩贵州,走进黔中”系列活动,包括贵州蜡染艺术展、贵州电影展播、贵州风情图片展、“快乐天堂”旅游推广,还与北大品牌社团爱心社合作,为贵州贫困中小学生募捐衣物。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贵州特色,在北大师生中间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协会的生存和发展赢得了契机。同时,这也是我们以具体行动,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由共青团贵州省委组织的“春晖行动”的表现,彰显了北大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的辛劳汗水,换来了北大师生的广泛承认。
在我们组织的历次暑期社会实践中,超过80%的团队成员来自贵州以外。我会范围广大、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特色鲜明、勤勉务实的实践活动,贵州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多彩的文化、善良的人民,深深打动了参加实践的非贵州籍同学。他们中有不少人在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贵州的建设和发展,以期未来能为贵州略尽绵薄,更有部分同学申请正式加入我会,以一个热爱贵州的外省人的身份继续支持黔中。
在三年来的活动历程中,我们得到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梅宏教授、陈江副教授,中文系钱理群教授、陈跃红教授,经济学院王曙光副教授,物理学院孟杰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尚会鹏教授、宋豫秦教授,社会学系高丙中教授,北大贵州招生组组长、新闻与传播学院何姝副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扶。他们或是担任顾问,或是开设讲座,或是亲手指导点评我们的活动,给我们以莫大的帮助。
我们的辛劳汗水,换来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共青团贵州省委一直支持我会以开放、积极的态度参与建设多彩贵州。贵州茅台集团、安顺黄果树旅游集团、贵州汉方制药集团、南方汇通、北京力度思华、北京金品高端科技等企业先后与我会进行过深入合作,给予大力资助。李从国博士、何方洋博士、胡朝阳先生等个人也曾向我们慷慨解囊。
各界媒体也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报道。《贵州日报》曾以《认识脚下的土地———北大社团赴贵州暑期社会实践》为题详细报道了我会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贵州电视台、《贵州都市报》、贵州博士网、搜狐网站、《北大青年》、北大新闻网和北大校刊等媒体多次报道我们的活动,对黔中文化发展促进会所代表的北大区域性文化社团寄予厚望。
我们还注重培养国际视野,增进国际交流,美国高盛基金就曾资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我们的辛劳汗水,让我们在北大社团中脱颖而出。
作为一个筹建仅三年多,正式成立不过两年半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