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考点归纳整理.docxVIP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考点归纳整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 4、孝文帝改革 复习建议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孝文帝改革方面,主要从民族融合的角度,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分析改革的影响。同时注意思想方面的三教合流,这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 三国两晋朝北朝(220~581年) 时代特征 国家的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 政治 国家长期处于 ① 局面,朝代更替频繁; 北魏 ② 等顺应民族融合趋势,进行改革 经济 ③ 、 ④ 等先进生产方式继续向边疆地区推广; 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文化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出现 ⑤ 的局面 参考答案: 1、①分裂,②孝文帝,③铁犁,④牛耕,⑤三教并立 考点聚焦 考点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一)总体局面——国家长期分裂,朝代更替频繁 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与北朝对峙。图示如下: (二)三省体制的逐步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因此他们往往不注重才能。而才能出众但出身低微的人则很难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种制度已无法继续。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趋势。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北魏政权文化落后,制度草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为巩固统治,冯太后与北魏孝文帝先后进行改革。 2.内容 (1)概况 前期——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俸禄制。 转折点——迁都洛阳。 后期——汉化政策(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2)四项新制 ①俸禄制(整顿吏治) 背景:官吏无俸禄,任意搜刮,吏治黑暗,加深矛盾。 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严厉惩治贪污。 作用:吏治好转,缓和矛盾,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②均田制(土地制度) 背景:长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内容:政府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土地不得买卖。 作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无主荒地,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推动北方各少数民族转化为定居的农耕居民;保证政府赋税收入和劳役的征派。 ③租调制(赋税制度) 前提:均田制的推行。 内容:农民以户或人口多少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租)、绢帛(调)等。 作用:改变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 ④三长制(基层行政组织) 目的: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作用:健全基层政权,完善行政体制,取代宗主督护制,保证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3.意义 推动北方经济迅速恢复与繁荣,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 【典型例题】 1、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解析:均田制是国家把无主土地分给农民使用,而不是分地主土地,A项错误;从“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的目的是限制地主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C项“完全”过于绝对;均田制有关于如何授田的明确规定,D项错误。 答案:B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贪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