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
能源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淮安市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源生产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历史性改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积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有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充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强化各项节能政策落实,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一、能源消费情况
(一)总体情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06年全市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仅为549.25万吨标准煤,2018年达到1324.41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增长了141.13%,年均增长7.61%。十八大以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淮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能源消费革命,不断变革能源利用方式,通过设置能源消费天花板,逐步实现了对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有效控制,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速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进入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轨道。尤其是近3年,我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分别为-7.48%、2.99%、-0.40%。
(二)居民生活用电高速攀升
普通家庭生活用能变迁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新中国刚成立百业待兴,能有一盏照明用的电灯是很多家庭的梦想。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农村家庭限电停电仍是司空见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各种大小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居民生活,迈入二十一世纪后,空调、电脑飞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的迭代更替见证了居民生活水平质变历程。1956年,全市居民生活用电量仅为为13万千瓦时,到2018年,全市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55371万千瓦时,比1956年增长了27980.97倍,年均增长17.96%。
(三)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十八大以来,淮安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煤炭消费量逐步减少,天然气、热力、电力等能源消费量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煤炭消费量先增后减。2013年之前,我市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逐年提高,2013年淮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为1058.80万吨,比2006年增加843.88万吨。近年来,淮安采取了有效的减煤措施,煤炭消费量逐年下降,到 2018年,淮安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为954.87万吨,比2013年减少103.93万吨,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较快。2006年,淮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天然气消费量仅为0.1亿立方米,到2018年,淮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天然气消费量为14.37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145.11倍,年均增长51.49%,尤其是2012年以后,江苏国信淮安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国信淮安第二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陆续投产,导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天然气消费实现跨越式增长。
热力消费量不断扩张。2006年我市规上工业热力消费量为1736.11万百万千焦,到2018年,我市规上工业热力消费量为4984.11万百万千焦,比2006年增长1.87倍,年均增长9.19%,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电力消费量持续增长。1956年我市工业用电量仅为84万千瓦时,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18年我市工业用电量达到了115.97亿千瓦时,比1956年增长了13804.56倍,年均增长16.62%。
二、能源生产情况
(一)火力发电占比逐年降低 清洁能源发电活力迸发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逐渐趋于成熟,成本快速下降,淮安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产业快速发展,火力发电量占比逐步减少。2011年,我市发电总量为1066329万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量为1061757万千瓦时,占比为99.57%;水力发电量为4417万千瓦时,占比为0.41%;太阳能发电量为155万千瓦时,占比为0.01%。2018年我市发电总量为1780571万千瓦时,比2011年增长66.98%,年均增长7.60%,其中:火力发电量为1597712万千瓦时,占比为89.73%;水力发电量为7323万千瓦时,占比为0.41%;太阳能发电量为114380万千瓦时,占比为6.42%;风力发电量为61156万千瓦时,占比为3.43%。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1年至2018年我市发电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