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视角下的金融科技发展评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普惠视角下的金融科技 发展评估 —— 以 P2P 网贷行业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 2019 年 1 月 本报告撰稿人 陈文 (负责人):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秘书长,百舸新金融智库创 始人,北大金融学博士毕业 ,著有《P2P 向死而生》等六部专著,在《经济研究》 等期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 ,拥有丰富的金融科技监管、业务和研究经验。 彭昊 :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在读博士,人民大学数学系毕业,目前研究 P2P 网 贷与相关监管体系的协同发展等话题。 赵立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站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毕业 , 拥有金融类央企的工作经历。 查雅雯 (研究助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金融硕士。 相关事宜联系:陈文,chenwen@ 。 关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 2010 年 6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成立,为院级非实体科研单位 ,由中国社 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进行业务管理 ,旨在开展科研对外合作与市场化运作。基地 目前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教授担任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国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教授、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 教授分别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金 融科技 50 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杨涛教授担任主任。 报告背景及核心观点 2018 年 9 月份,银保监会发布的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明确“数字 普惠金融引领”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主要 推动力 ,金融科技被社会各方面寄予厚望。 在国家鼓励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如何理性看待金融科技在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持续提升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能力,以及全面评估金融科技在 普惠金融领域的商业前景,成为各方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报告拟从普惠价值与商 业价值两个维度客观评价包括 P2P 网贷在内的金融科技发展前景。 我们认为 P2P 网贷在过去的发展中已初步证明了其对于缓解包括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弱势群体融资困境的重大意义以及 自身商业的可持续性。尽管 部分平台 出现了背离普惠金融的异化现象 ,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但国家鼓励支 持发展包括 P2P 网贷在内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总基调没有改变,小微企业庞大的 融资需求没有减少,P2P 网贷在监管备案落地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通过构建正规金融、弱正规金融以及地下金融三部门分析框架, 我们探讨 了互联网金融整顿下地下金融死灰复燃的内在机理。基于本报告的研究, 我们认为在金融风险的防范应当增加普惠维度的考量,发挥弱正规金融的普惠价 值,推动诸如 P2P 等阳光化的民间金融机构持牌上岗 ,健全其退出机制;同时要 警惕科技在地下金融中的不当应用,防范地下金融风险的扩散。 目 录 报告背景及核心观点0 一、小微融资难与普惠金融的兴起1 (一)我国小微融资难的现状1 (二)我国金融体系的三部门分析4 1、传统金融体制的演变脉络5 2、新的格局:从金融两部门向金融三部门的演变8 (三)从小额信贷到数字普惠金融9 二、金融科技赋能普惠的实践和评估 16 (一)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内在机理 16 1、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的必然趋势 16 2、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机理 18 (二)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主流模式和相关实践 20 1、商业银行应用科技手段破解小微融资难 23 2、科技企业介入金融,解决农村金融痛点问题 25 (三)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成效和评价 27 三、P2P 网贷行业发展现状评估 29 (一)监管脉络及行业发展历程 29 1、监管对于P2P 的定性过程 30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