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精选课件(公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材料二:不学礼,无以立。克己复礼,曰仁。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苛政猛于虎也。 材料四: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材料三: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天人关系上,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礼乐教化)也。 * 孔子只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去世后10年,苏格拉底诞生;墨子比苏格拉底小1岁,比德谟克利特大8岁;孟子比亚里士多德大6岁;庄子比亚里士多德小15岁;阿基米德比韩非子大7岁。波斯的精神鼻祖琐罗亚斯德(也就是尼采所说的查拉图斯特拉)的生卒年份有多种说法,据比较可靠的一种说法,他去世的那一年正好孔子出生。    余秋雨演讲片断 这是一个思想异常丰富的时代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1.1 百家争鸣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为什么要争鸣? 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政治上: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进入诸侯争霸时代)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礼记》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黄绍箕 文化上: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 怎样的治国之道才能使我国更强盛呢?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主张。 “修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 “大成”,乃集大成 “至圣”,最高的圣人 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 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孔子的追求是什么? 追求仁礼的一生 春秋末期的鲁国,是怎样的?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 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左传》 仁 礼 德政——以德、礼治国 敬鬼神而远之 鲁国的情况改变了吗? 《史记·孔子世家》: 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率弟子周游列国 现实无法改变,孔子将希望寄托在哪里? 教育思想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编订“六经”。 孔子问礼 老子曰:“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子去,谓弟子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仁礼 无为 儒道争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 推崇夏朝的政治 苦干、自我牺牲精神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战国初期宋国人 儒墨争鸣 观点冲突 政治立场 墨家 儒家 比较 统治者 平民 仁、礼 兼相爱、交相利 儒墨争鸣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实行仁政 体现了 主义 民本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 齐物 逍遥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战国时期宋国人。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 ), 战国末期赵国人。 人性本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无为;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 将“法”、“术”、“势”糅合为一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主张改革,与时俱进 结合材料与教材归纳韩非的思想 韩非子 * * *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