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道阻力的计算 Rra=(Ppeak—Pplat)/airFlow 气道扩张性的评价 Ppeak (cmH2O) Pplat (cmH2O) PEEPi (cmH2O) Rrs (cmH2O/L/s) 0min 37.2 20.0 10.7 34.4 15min 29.4 18.0 5.4 22.8 Rra=(Ppeak—Pplat)/airFlow Rrs变异率=(Rrs 0min— Rrs 15min)/Rrs 0min 变异率为33.7%10%,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 呼吸治疗新技术 1. 文丘里加温加湿技术 2. IPPB呼吸锻炼技术 3. 气囊漏气试验 4. 气管扩张试验 5. 高频通气 6. 俯卧位通气 常规机械通气的困惑 1、继续提高呼吸机支持水平,尤其是PEEP水平,会不会使肺损伤的程度加剧? 2、维持或降低呼吸机支持水平,通气不足,患者的氧合又难以维持。 3、患者在大剂量镇静镇痛药的维持下,自主触发的呼吸仍然在30次/分以上,肌松药是否应用?应用的时机?应用的剂量及时间长短? 4、并发症的出现。 高频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机械通气方式。 但目前在国内 HFOV 的应用局限于新生儿及儿童,成人的应用尚处于开始阶段 ,缺乏相应的临床报道。 我院2009 年 12 月(甲型HINI流感期间)引进 1台美国 Sensor Medics公司3100B型高频振荡呼吸机并用于临床,成功救治多例甲型HINI流感呼吸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什么是高频通气 Higher Frequency(1—50Hz) Lower volume ( dead space) FDA defined: 150bpm Low Paw 1Hz=60bpm 高频振荡通气 采用活塞(Piston)驱动,结合弹性隔膜(Diaphragm)来产生振荡 调整偏流的流量和球囊阀的阻力来调节平均气道压,通过调节活塞运动的幅度和频率调节振荡频率、幅度等等。 高频振荡通气的特殊流体形式 常频通气:气体能够在一次送气过程中到达气道末端 高频振荡通气:气体不能到达气道末端就要改变速度或方向 常频通气:连续的流体运动 高频振荡通气:将连续流体变为由大量小气团组成的特殊流体(水——沙) 小气团的持续振荡——改善弥散、回流效应…… 高频作用 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复张陷闭的肺泡(RM) 降低肺泡高容积伤的发生率 降低高气道峰压的风险 降低肺组织过度牵张的发生率 改善通气/血流(V/Q)比 推荐使用封闭式吸引系统 吸痰后需要肺膨胀操作 高频通气时气道吸引 文献报道 呼吸治疗新技术 1. 文丘里加温加湿技术 2. IPPB呼吸锻炼技术 3. 气囊漏气试验 4. 气管扩张试验 5. 高频通气 6. 俯卧位通气 背景知识 俯卧位通气是指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prone position,PP) 进行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PPV)迄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 1974年Byran首先发现麻醉患者俯卧位可以改善氧合状况。 1976年Piehl等首次报道了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 特别最近十多年来,对俯卧位时重力与肺血流分布的关系重新认识,特别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研究中,俯卧位通气才更加受到人们重视。 俯卧位通气 在2000年第五届多伦多重症监护医学研讨会上,Gattinoni 报告了在意大利和瑞士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研究结果。将304 例ARDS病人随机分2组,分别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接受标准治疗,每天6小时,共10天。结果表明,俯卧位可显著改善肺氧合,并有降低病死率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病情最重和氧合最差的病人,获益最大。俯卧位病人的并发症如静脉插管和气管插管脱出等并不显著增加 。 俯卧位通气 CT片对照 发病首次CT 一周后CT 两周后CT 俯卧位通气 应用时机 ——适用于氧合障碍的病人 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PEEP仍不能将FiO2降至60%以下 在ALI/ARDS早期,即使没有严重的氧合障碍,也可以使用 总 结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治疗技术在新环境下不断的涌现 积极,有效的使用好各种治疗技术,对于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何合理、高效地应用好这些治疗技术将是未来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湿化不足危害 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 粘液腺损伤 气道上皮细胞结构破坏 排痰困难及缺氧 引发或加重肺部炎症 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