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基因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 (一)TATA框结合蛋白 (二)GC框结合蛋白 1,SP1的特征 2,不同基因启动子的GC框 (三)CCAAT框结合蛋白 1, CCAAT框多数是单独起作用的 2, CCAAT框结合蛋白 3, CTF与NF-1是同一种蛋白 4,CTF(NF-1)的作用无组织特异性 (四)RNA聚合酶III及其下游启动区结合蛋白 1,TFIII A 2,TFIII B 2,TFIII C (五)其他转录因子 1,概况 2,热休克因子HSF 3,糖皮质等对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多重调控 4,激素及其影响 第五节 RNA聚合酶Ⅲ启动子的多样性和三种RNA聚合酶及其启动子的共通性 一、RNA聚合酶Ⅲ识别的基因的内部启动子 二、RNA聚合酶Ⅲ识别的基因的外部启动子及启动子远上游序列 1,U16和7SK基因的外部启动子 2,U6,7SK基因的远上游序列 三、三种RNA聚合酶对基因的转录可能存在协调作用 1,三类基因启动子的共通性是基因表达协调控制的基础 2,例子 第六节 真核生物中转录的翻译控制 一、通用氨基酸控制 1,概念 2,通用氨基酸控制的顺式调控成分和反式作用因子 二、GCN4基因表达的翻译控制 1,GCN4 mRNA的前导序列(图9-21) 2,GCN4 mRNA的翻译 三、通用氨基酸控制基因转录的翻译调控 第四节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一、hnRNA的选择性加工运输 1,hnRNA选择性加工运输现象 2,hnRNA选择性加工运输的机制 (1)hnRNA选择性加工运输的内容 (2)hnRNA的核内加工和运输 二、mRNA前体的选择性拼接 (一)蛋白质异形体及其产生机制 1,蛋白质异形体 2,蛋白质异形体的产生机制 (二)mRNA前体的选择性拼接 第五节 翻译水平的调控 一、mRNA的稳定性 (一)影响真核生物mRNA稳定性的因素 (二)几种真核基因的寿命 1,持家基因 2,细胞周期蛋白 3,终末分化细胞中的特殊mRNA 二、mRNA翻译起始的调控 1,隐蔽mRNA(masked mRNA ) 2,招慕因子 三、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自体调控 1,真核生物微管蛋白mRNA寿命与单体浓度的关系 2,微管蛋白表达自体调控的机制 第十章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 概述 一、基因表达调控的定义 任何影响转录和翻译过程的较为直接的因素及其作用 二、基因表达调控涉及的环节 DNA合成、RNA复制、蛋白质合成等的各个过程都可以成为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 三、基因表达调控涉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1)核酸内部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核酸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蛋白质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两类遗传信息的差异 一、I类信息和Ⅱ类信息 二、I类信息和Ⅱ类信息的差别 1,信息解读体系 I类信息的解读依赖外在的体系 II类信息的解读以内在和外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信息解读范围 类信息的解读范围较小 3,信息解读方式 I类信息通过碱基配对的方式解读 II类信息的解读通过蛋白质与核酸形成氢键 4,信息编码方式 I类信息是一维、线性的,只位于一条DNA链上 II类信息是三维的,位于两条DNA链上 5,信息密码的简并性 II类信息的简并性更高 三、调控密码形式的复杂性 1,氨基酸残基与碱基形成氢键的复杂性 2,氨基酸残基与碱基之间的van der waal力作用 第三节调节蛋白质的对称性与识别序列的对称性 一、调节蛋白的组织形式 1,高级结构 多数调控蛋白质以多聚体形式存在 2,调节蛋白以多聚体形式与DNA作用的优点 节省编码的DNA 减少大分子装配的随机错误 通过单体和聚体之间的平衡达到迅速控制基因活性的目的 可以提高调控作用的特异性 二、调节蛋白质的对称性与其识别序列之间的关系 1,调节蛋白质多聚体可能的组合方式(图10-2) (1)平移对称 (2)二倍轴对称 (3)二倍旋转对称 (4)螺丝对称 2,调节蛋白二聚体可能识别的DNA序列特征 大多数属于二倍旋转对称,即反向重复序列 第四节λ噬菌体的阻遏蛋白和Cro蛋白所组成的转录开关系统 一、λ噬菌体由源原周期转变为裂解周期的基因表达及CI及Cro蛋白的作用 二、λ阻遏蛋白及Cro蛋白 1,λ阻遏蛋白 (1)Aa数:236 (2)功能结构域 N端1-92Aa:与操作子的结合位点 C端132-236Aa:负责二聚体的形成 与操作子的亲和力 2,Cro蛋白 (1)Aa数:66 (2)功能结构域:一个,包括DNA结合及二聚体结合位点 与操作子的亲和力 三、λ阻遏蛋白及Cro蛋白与操作子结合的机制 (一)λ阻遏蛋白与OR操作子结合的机制 1,λ阻遏蛋白对早期操纵元的负调控作用 (1)λ阻遏蛋白与OR操作子的结合 λ阻遏蛋白与OR1的结合可促进其与OR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