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可能被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及其分析检测.pdf

食品中可能被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及其分析检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中可能被使用的非法 添加物及其分析检测 张毅 博士 高级工程师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sparkzy@163.com 非法添加物的判定  概念:WHO西太平洋地区食品安全项目发言人尾山茂认 为,不属于各国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范畴内的食品添加物 应该是“非法添加物”。  判断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  判断原则  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  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  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  未列入我国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卫生 部食品添加剂公告的、GB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 卫生标准》及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公告的;  其他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和有害添加 物的关系 食品添加剂 非法添加物 有害添加物 非法添加物的几种常见可能用途 改进外观颜色 苏丹红Ⅰ~苏丹红IV 苏丹红Ⅰ  苏丹红I (Sudan I ;CAS 842-07-9)化学名为1-苯基偶 氮-2-萘酚  三类致癌物。  进入体内后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  初级产物为苯胺和1-氨基-2-萘酚。  肝脏是苏丹红I致癌的主要靶器官,还可引起膀胱、脾脏等 脏器的肿瘤。有致突变作用。代谢产物苯胺为三类致癌物, 以血红蛋白毒性作为敏感终点,其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 量(LOAEL)为7mg/kg/d。 苏丹红II  化学名叫1-[ (2,4-二甲基苯)偶氮]-2-萘酚。  苏丹红II和其代谢产物2,4-二甲基苯胺均为三类致癌物。  在体内代谢可产生二甲基苯胺和1-氨基-2-萘酚。给小 鼠2,4-二甲基苯胺使雌性小鼠肺癌发生率显著升高。 苏丹红III  化学名称为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  三类致癌物,  在体内代谢可产生4-氨基偶氮苯、1-氨基-2萘酚、苯胺、 对苯二胺和1-4氨基-苯基偶氮-2萘酚。  其初级代谢产物4-氨基偶氮苯列为二类致癌物,可使大 鼠肝癌发生率明显升高。 苏丹红IV  化学名称1-2-甲基-4-[(2-甲基苯)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  三类致癌物。  体内代谢产生邻-氨基偶氮甲苯、4-氨基-2-甲苯基偶氮-2- 萘酚、2,5-二氨基甲苯、1-氨基-2萘酚和邻-甲苯胺。  初级代谢产物邻-甲苯胺和邻-氨基偶氮甲苯均为二类致癌 物。邻-甲苯胺能引起大鼠多器官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 发生率增加,邻-氨基偶氮甲苯引起狗发生膀胱癌。  2003年6月,法国发现英国某公司出产的辣椒制品中含有 “苏丹红Ⅰ号”,法国要求其立即召回这种产品并因为该事 件改写了欧盟的进出口条例。欧盟规定从2003年7月起,凡 进入欧盟各国的辣椒粉都要出具不含“苏丹红 Ⅰ号”的证明。  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因在超市一批新食 品中发现了“苏丹红Ⅰ号”而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有关 警示和禁令。又于2005年2月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 站上公布了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苏 丹红Ⅰ号的600多种食品,包括虾色拉、泡面、熟肉、馅饼、 辣椒粉、调味酱等。  2005年5月,我国发现全国多条食品生产流通链条中含有苏 丹红Ⅰ号,广东亨氏辣椒酱、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等食品相 继被检出含有苏丹红。 “苏丹红”色素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 染色剂,不属于食用色素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