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遗传与进化;一、生命史;显生宙地质时代划分;显生宙地质时代划分;2、生物学进化阶段
地球上最早的细胞生命的诞生
——即具有与外界分隔的生物膜,同时又有内部膜分隔的、有形态学特征的、有个性的生命的最初出现,标志着前生命的化学进化的完成和生物学进化的开始。
从最早的细胞生命出现开始的生物学进化,经历了:太古宙(38亿年前-25亿年前)、元古宙(25亿年前-6亿年前)、显生宙(6亿年前至今)
3大地质时代,历时38亿年之久。;3、文化进化与生物学进化并行和相互制??阶段
在显生宙末的最近的几千年,地球上的人类进入文明阶段,
从此,生物圈的进化愈来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
人类文化与生物的进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就是生命史最后一个阶段的特征。;生命史研究的新进展;2、间接的证据表明,生命史与地质史几乎同样长——大约38亿年。
格陵兰的依苏阿(Isua)的太古宙沉积变质岩
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岩石,同位素年龄接近38亿年,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排除变质作用影响因素)与生物来源的碳的数值范围大体接近
证明:
生物有机合成(初级生产)可能在38亿年前就开始了。
以下两项证据也间接地支持了38亿年前地球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推断:
依苏阿太古岩的沉积纹理等特征
表明——那时(38亿年前)已有液态水圈存在。
沉积变质岩系中夹有碳酸盐岩
表明——当时大气圈中有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存在的证据
澳大利亚、南非 太古宙早期的沉积岩中,发现有碳酸盐岩石和叠层石存在。
叠层石
——一般被认为是光合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与沉积、沉淀作用的综合产物
前面提及的丝状微生物化石的发现,以及现代活细胞的核酸一级结构比较研究获得的信息:
光合绿色硫细菌Chlorobium 和 Chloroflexus起源很早。
以上证据表明:
光合作用和光合微生物在35亿年前可能已存在。;4、古生物学、地质学的研究进展,使我们对生命史中最重要的进化事件发生的时间、历史环境背景有了更多的了解:
4.1 真核生物的最早出现大致和大气圈中的自由氧的开始积累同步
——大约19-20亿年;;4.2 多细胞植物(海生底栖藻类)在6.0-7.0亿年前的元古宙晚期第一次适应辐射;
多细胞无脊椎动物最早的适应辐射发生在大约5.5-5.7亿年前。
最近的古生物学、分子钟的研究表明:后生动物的起源可能很早。;4.3 具有外骨骼的无脊椎动物(小壳化石)和具有钙化组织的藻类植物最早出现在5.3-5.5亿年前。
动物与植物的第一次骨骼化与前寒武纪至寒武纪过渡时期全球海洋与大气物理、化学特性的改变有关。
4.4 最早的陆地植物(苔藓植物)和陆地无脊椎动物(某些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大约在4.5亿年前出现;陆地维管植物最早出现于4或4.5亿年前(早志留世或奥陶世)。;4.5 化石记录还表明:
在寒武纪初期(5-5.3亿年前)、奥陶纪末(4.4亿年前)、
晚泥盆世(3.6亿年前)、二叠纪末(2.3亿年前)、
三叠纪末(1.9亿年前)、侏罗纪末(1.3-1.4亿年前)、
白垩纪末(0.65亿年前)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物种绝灭事件:
原因:多少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甚至可能和地外的(天文学的)事件相关。;生命史研究提出的问题;3、光合作用因涉及复杂的细胞结构和酶系统,一般认为其起源较晚。
但许多证据表明:光合作用和光合微生物起源很早(至少35亿年前就出现了)。
证据:叠层石、微生物化石、稳定碳和硫同位素分析资料以及活细胞分子生物学分析资料
4、动物、植物的第一次骨骼化(钙化)为什么几乎同时发生于前寒武纪末-寒武纪之初?
5、大规模物种绝灭的原因?
化石记录的统计分析表明:
显生宙期间发生过若干次大规模的物种绝灭(集群绝灭)和随之而来的快速适应辐射,
引起这种大规模物种替代和生态系统重建的原因究竟是在生态系统内部还是由于地球以外的天文事件引起?;总结:
生命史已不仅是生物进化历史,
实际上它也是地球演化史,是整个自然界(生物与非生物部分)的历史。;二、小进化;小进化的概念及其单位;小进化的主要因素;哈代-温伯格平衡(Hardy-wenberg epuilibrium)定律
若不存在上述小进化的主要因素,一个有性种群的遗传组成保持相对恒定:
在种群内不发生突变;种群成员没有迁出,也没有其它种群成员迁入;
没有自然选择作用和没有任何其它进化因素作用的情况下,
有性生殖过程不会改变种群基因库的基因频率。
适用原则:一个无限大、随机交配、无突变、无选择的理想群体。
意义:
上述理想群体在自然界不存在,
但可以从理想群体出发,将上述适用条件逐个取消,
使理论分析更接近于客观的现实群体。;1、基因突变
突变可看作是进化的一个驱动力,突变率的高低用来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洛阳涧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VIP
- 2024年全国高考数学真题分类(函数与导数)汇编(附答案).pdf
- 奥维互动地图在线路勘测中地应用.docx
-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2.pdf
- 2023年福建考评员考试答案.docx VIP
- 英语中考短语大全.doc VIP
- 202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docx VIP
- 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pdf VIP
- 2025年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