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辽县云顶镇中学 孙永生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苏洵、苏辙、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很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2、小组PK朗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 结合注释,译读全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户( ) 欣然( ) 愉快地、高兴地 念( ) 遂( ) 于是、就 寝( ) 卧、睡 相与( ) 散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内,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门 想 步( ) 共同,一起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 ) 清澈透明 盖( ) 表推测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不过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讨论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其写景有什么过人之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全句无一个月字,而无处不在写“月’,月光照临,庭下如积水,可见月光之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运用比喻,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一是因为月色很美; 二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1)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2)删一删,品修辞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 * * 苏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