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颜色心理学与视觉理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颜色视觉和颜色视觉理论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颜色适应性 颜色对比 色彩心理学 颜色视觉理论 4.1 颜色视觉 暗适应 明适应 (2) 颜色适应 印刷工作者Note! (3) 色觉恒常性 4.1.2 颜色对比 明度对比 4.1.2 颜色对比 4.1.2 颜色对比 4.1.2 颜色对比 4.2 色彩心理学 4.2.1 色彩的心理表现类型 (1) 色彩的联想 具体联想 抽象联想 (2) 色彩的象征 色彩的具体联想和抽象情感 抽象联想 共感联想 色彩的象征 4.2.2 色彩的感觉 兴奋色、沉静色 华丽色与朴素色 活泼色与忧郁色 软色与硬色 4.3 颜色视觉理论 四色学说(对立学说) 作业 P41 3~5 紫色是高贵庄重的色。 在过去的中国和日本,作为表示等级的服色,紫色是最高级的。至今在仪式方面仍采用紫幕和方绸巾。 在古希腊时代,紫色作为国王的服装色使用。 白色意味着纯粹和洁白,表示和平 与神圣。 日本的老道和和尚都穿着白衣服。作为等级的标志,白是天子白服色。 中国和印度的所谓白色和白牛,都是吉祥和神圣 的象征。所谓“弄清黑白”,就是指要判明是非善恶,所以白还意味着洁白善良;还有,白还是沉默的反义词,从前古文中的“说”就写成“白”、“自白”、“白书”等说法都是由此引出来的。 黑是不吉利色,意味着不好,表示黑暗与地狱,象“黑名单”。 在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方位色,即东是蓝,南是红,中央是黄,西是白,北是黑。 在西方,基督教的祭日也用黑色表示。红与绿象征圣诞节 祭,黄和紫象征复活节 祭,茶色是感恩节 祭。 暖 感 冷 感 华 美 朴 素 强 烈 柔 软 厚 重 幽 香 炎 夏 迷 茫 阳 刚 阴 柔 动 劲 死 寂 柔 和 苦 涩 兴奋色:纯粹的红、橙、黄色, 降低彩度可降低兴奋性; 沉静色:纯粹的绿蓝、蓝色, 降低彩度可降低沉静性; 紧张感:白色、 黑色、 高彩度色; 舒适感:灰色、低彩度色; 华丽感:红色系列 文静、沉着感:蓝色系列 华丽色:A 彩度高, B 明亮色, C 色调差较大纯色和白、黑配色时 朴素色:A 彩度低, B 暗色, C彩度低色同白、黑配色时 活泼色:A 纯色或纯色与白搭配 B 明亮色 C 暖色 朴素色:A 纯色与黑搭配 B 暗浊色, C 冷色 软色: 灰色 , 灰白明浊色。 硬色:黑、白色与黑搭配 , 纯色和暗清色。 软硬之间:明清色和暗浊色 三色学说 四色学说(对立学说) 阶段学说 三色学说 1801年 英国 T.Yang 认为人只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基本视神经 1811年左右 德国 赫姆霍尔兹 三种感色细胞…… 赫姆霍尔兹 (a) Helmholtz假设的三种颜色纤维的光谱吸收曲线, (b) 根据生理学数据测得的光谱吸收曲线 * * 人民网??2001年2月14日 : 据关资料统计,每天在17~l9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4。因此,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说,17~19时是一个需要特别警惕的时间段。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17~19时正值傍晚,光线由明转暗。在人眼的视网膜中,有两种细胞,一种是锥体细胞,一种是杆体细胞。当光线由明转暗时,锥体细胞逐渐失去作用,叫暗适应过程。暗适应比明适应时间要长,如我们在白昼进入暗室,大约需15分钟才能开始适应。而明适应一般只需几秒钟,至多一分钟左右。 ????在向暗适应过渡的过程中,人眼会出现视觉障碍。此时驾驶员驾驶车辆,便容易出现视线不清、观察不周等现象,易导致判断和处理的失误,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在17~19时这一时间段内,行人也由于出现视觉障碍而观察不清,避让过往车辆判断不准。加之这一时间段正是交通高峰期,行人、车辆十分拥挤,而且,人们回家心切,行人和车辆往往行进速度较快,注意力不易集中,使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和人次增加。因此,驾驶员和行人对此要持警戒态度,以确保交通安全。 暗适应 明适应 当照明条件改变时,眼睛通过一定的生理调节过程对光的亮度进行适应,以获得相对清晰的影像的过程。

文档评论(0)

1166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