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观照下形象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学观照下的形象研究 --- 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 主题的含义及主题学范畴 主题就是对事件的归纳、概括、抽象。 主题学领域中,研究对象除了某种抽象价值观或对事件的概括,即主题和母题外,也包括题材、意象、形象等。 主题与母题之区别 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母题是一个基本叙述句,主题是一个复杂句式;主题是在母题的归纳之上进行的价值判断,因此,一般来说,母题是一种常项,主题则是变量。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可以拆分成蛇被冻僵、农夫救蛇、农妇死去。但这些情节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归纳,即一言以蔽之,讲一个农夫被蛇咬的故事。那么,母题就是“农夫被蛇咬”。 主题与母题之区别 但此母题可抽象出不同的主题,如“怜惜恶人应受恶报”,“即使恶人遭难也不应对他怜惜”,“恶人的本性并不因受到怜惜而改变”。由此可见,母题受到故事情节的制约,它没有随意性,任何人只要遵循简约化原则,就可归纳出同样的母题。但主题则因视角、语境的不同而具有广泛的阐释余地,不同民族文学中对同样的母题甚至可以阐发出完全相反的主题。 主题学中的形象研究与比较文学形象学异同 主题学中的形象研究 原型形象 一般指保存于神话或传说中具有民族特性的人物形象。(与原型批评紧密相关) 类型形象 一般指某种性格与个性。往往与具有价值判断的主题相关,只不过以一种形象为轴心。 比较文学形象学 研究的是“他者”的形象,即“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如“近代中国文学中的西方形象”,“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 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国别文学的范围之内,而是在事实联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研究。 零余者 俄国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 鲁迅《在酒楼上》吕纬甫 茅盾《幻灭》章静 郁达夫《沉沦》沉沦者、《秋柳》于质夫 叶圣陶《倪焕之》倪焕之 零余者 在《沉沦》时期,郁达夫的基本风格已经确立。这就是表现自我,感伤咏叹,色彩班驳,又不失清新。小说中的主人公年龄、经历不尽相同,思想、行为也略有差异,但他们的性格、心理、感情方式,却极其相似,连贯一体——零余者。 零余者 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遭到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他们或是《沉沦》里由于个性解放(包括性的要求)和爱国情怀的受压抑,以致绝望而麻痹自己、戕害自己的人;或如《莺萝行》《杨梅烧酒》里的人物,原来也希望为祖国做一番事业,可社会给予他们的则是经济穷困与政治压迫,最终逼使其有的失望去国,有的颓唐堕落。 零余者 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戕,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漓,或以种种变态行为来表示反抗。 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零余者 具有自我的内蕴.在社会的大转换中既找不到位置,又无价值取向的知识者形象.这种人对于旧世界是一个反叛者,对于广大民众又有距离,在新旧文化的冲击中构成多余人的不平衡的心态.他愤世嫉俗,或颓唐激荡,却并不因之而淡化自我.他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 关于《沉沦》中的零余者 爱国情绪 情欲苦闷 个性解放 忏悔告白 形象研究与主题学关系 零余者实际上是郁达夫将时代需要与个人精神特点相结合,其中既有爱国情绪,也有情欲苦闷。奇异交织,互相渗透,而中介体就是主人公的伤感情怀——忧郁情思赋予生理苦闷以社会内容,又使热情呼喊不至于空泛。主题的多义性虽不等于容量和深度,却至少说明着倾向的复杂。形象透视恰恰促成了主题的丰富与模糊,这既是作者生活经历所致,更是形象塑造的张力。 形象研究与主题学关系 风格的差异与创作方法有密切关系。拿鲁迅与其比较,鲁迅是冷峻地写实,感情炽火蕴藏于深沉凝重的笔锋之下;郁达夫则直抒胸臆,主观色彩显露于浓烈的清浊混杂的情感宣泄之中。作者的气质与情趣,导致了美学上的个性差异。郁达夫往往隐藏不住自己的同情,跑进自己的作品里,撕开衣服,露出血肉,代替人物来一番愤世嫉俗的慨叹。他同他笔下的零余者情感上血脉相通,灵魂里气息相连。 形象研究与主题学关系 作家与人物靠得太近,故而率真有余,批判不足。无法象鲁迅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造成了表现手法的单调,没有在结构、题材、情节等多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别开生面的创造。郁达夫在多情软弱、困惑于情欲与报国无门的零余者的塑造上,更多地转向了自我,更具有诗的气质,始终以抒情为艺术中轴,缺乏社会画面的坚实质感和深邃的艺术魅力。 形象研究与主题学关系 形象塑造既是作家创作风格的突出,又是主题外化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