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守望语文家园
——从《少年闰土》说起
罗才军
教学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是对先生文品的一种自觉认同,是对绍兴乡村生活的一次热烈重温,是对童年光影的一次真情记录。如此愉悦,如此亲切,如此独特。
为什么拿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来教?
想好好教《少年闰土》,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一向不太受人待见,尤其是老师们的待见。鲁迅先生的大多数文章担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和深沉的社会悲哀,而且时代烙印特别明显,读起来都让人倍感压抑,甚至艰于呼吸,更何况是来教给我们的学生呢。所以今天我就想来尝试一下,看看对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可不可以教,可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
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全十二册中只安排了两个人物主题单元。一是五年级的毛泽东,二是六年级的鲁迅,我想既是价值观教化的需要,也显示了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世界里,面对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大可轻装上阵,抛开背后那沉重的控诉、深沉的社会悲哀,因为这些最多也只能形成对我们的学生精神世界的一种搅扰,没多大意思。而可以也应该把重点落在放大文本的语言价值和语文功能上。细读《少年闰土》我们可以发现,就这个节选的文本来说,表达方式的丰富多样,文章结构的精巧优美,语言文字的真切婉转,都是不可多得的。更何况还有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童年玩伴的无限怀念。这些都是可以和我们孩子的精神世界、语言世界对接的东西。既然它具有那么好的语文功能,那么尝试着通过我的教学释放出来,为我们的学生所接受和吸纳,不是很有价值吗?
除了想呈现《少年闰土》的语文价值和功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曾经对于我的阅读视野和精神世界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我本身是浙江绍兴人,跟鲁迅是同乡,至今绍兴城区的鲁迅故里景区都还有“百草园”、“三味书屋”、“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等许多艺术还原的场景、人物。而且像百草园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全都原景重现着,所以他笔下所写的许多景物现象、风土人情尤其是俗语俚语方言都是我非常熟悉的。而我学生时代所阅读的,我们浙江最先用的教材是浙教版,浙教版的教材在小学尤其在初中乃至后来的师范都编写了大量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是节选,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孔乙己》等等,读他的文章会觉得特别亲切,因为好多语言、好多景物甚至好多感觉都是可以引起共鸣的,可以融通的。他去乡下外婆家所经历的一些乡村往事,恰好是我们所经历过的生活,那种弥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我到现在都能闻得到,童年时晚上去看社戏然后饿了摘些豆子拿来煮也是经历过的。读着这些文字的时候,老师们,我闭上眼睛就能触摸到语言所描绘的气味、声响、景物。所以就学时期鲁迅作品的阅读可以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从此,我开始相信文学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读着文章,发觉那些景物人情那些感觉都是似曾相识。其实心中早就有了,脑子里也闪过,只是无法用语言实现出来。而作家正好用十分精准的语言把你心中这混沌一片的情味给编织出来了,而且经他一编织,你的感觉显得越发清晰越发强烈。我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强烈感受。可以说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语言表达和世事感受上也很受他的影响。所以我想,鲁迅先生曾经用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我精神上贫瘠的少年时代,并且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建构。
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可以教些什么?
教些什么就是对《少年闰土》这个文本语文功能的探寻和语文价值的发掘,也就是对本文教学内容的开发、重构和确定。在时刻关注语文课程改革进程的老师们都了解,当前一些理论界尤其是高校课程论专家对我们的语文课程有诸多的建设,从学理上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出了解读和论证。比如我们国内第一位课程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就在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和重构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解释和巨大的贡献。我们一直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益低下,到底原因在哪里,以前我们一直在教法上打转转,通过比较教法的高下来说明效益的高低,但这其实是舍本逐末了。王荣生教授就一针见血地说明了主要的问题,那就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老师未能准确地确定每篇文章的语文教学内容。如果语文内容不准确,教法再漂亮那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更有甚者会南辕北辙。而从另一个角度讲,确定了准确的教学内容,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却相差不大。2009年6月,《小学语文》杂志也发表了语文界的元老于漪老师的文章,说的就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少年闰土》是小说《故乡》的节选,但因为《故乡》所描绘的人、事、景、物很多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鲁迅先生的《故乡》被称作是自传体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