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机构检修工艺规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转机构检修工艺规程 蜗轮减速机的拆装或工艺要求: 将蜗轮减速机的所有联接螺栓与液压马达的管接头拆开,用吊车将蜗轮减速机箱连同液压马达一起吊下,放置在检修场地的平面上,下座用枕木垫起,避免蜗轮轴触地。 用吊车以适当的力吊住液压马达,拆除液压马达与蜗轮减速机壳之间的紧固螺栓,用两把改锥从接合缝处对称别撬,使液压马达与蜗轮减速机壳脱开,将马达吊至合适位置放下进行检修。 拆下箱盖,利用蜗轮辐板上的孔将蜗轮连同轴、轴承一同吊出、置于合适位置。检查蜗轮轮齿的磨损情况。若磨损超过规定要求,应更换齿圈。在拆装齿圈的过程中要注意定位销的拆卸及定位孔的配制工艺。 检查轴承磨损,轴承内套及轮毂在轴上的紧固情况和轴承外套在孔中的配合情况。检查透盖密封毛毡的磨损情况,对磨损严重者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更换。 拆出蜗杆。检查蜗杆齿面磨损情况,检查蜗杆轴承磨损情况。 清现箱体,注意污物及棉纱头不能留在箱体内。 与拆开相反的顺序,回装蜗杆、蜗轮。考虑轴承的磨损,每次必须采用轴承套压铅丝的方法测量其间隙,并调整轴承套与箱壳间的垫片,以保持蜗杆两端轴承的间隙。 由于蜗轮下部支承轴承的磨损,可能会造成蜗轮下沉,致使蜗杆、蜗轮的轴线发生偏移,可采用样板靠在蜗轮侧面上,并用塞尺测量其间隙,两边间隙应相同。如果不相同,可通过下端轴承压盖与箱壳间的垫片进行调整。轴承的轴向间隙通过上轴承盖与箱壳间的垫片选行调整。蜗轮减速机间隙的测量如图10。 蜗轮减速机间隙测量的蜗轮上部轴承应加钙基润滑脂,否则轴承在运转中无法得到润滑。 用千分表测量蜗轮蜗杆轮间的侧隙。将千分表磁力座固定在箱壳上,表针压在蜗杆的一端面上,卡住蜗轮不动,盘动蜗杆。从一死点到另一死点蜗杆轴向移动量即为侧隙。可通过蜗杆转过的角度值,根据蜗杆的导程来换算侧隙值。 传动套轴的拆装工艺: 拆下小齿轮端部压盖,用专用工具拆下小齿轮; 拆下轴承支座与回转平台部分的紧固螺栓,用钢丝绳吊出传动套轴; 将传动套轴平放,拆去两端轴承压盖,使轴从套中退出; 检查两端轴承,拆去两端轴承压盖,使轴从套中退出; 检查各密封件是否磨损; 检修完毕后进行回装,回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两轴承应加一定的润滑脂; 特别要注意两端推力轴承的安装,两个外套不能互换,安装的顺序也不同,对于上端轴承应先装外套,而下端的轴承则应后装外套,并要注意调整好轴承的间隙; 最后将齿轮装好,压盖压牢,并检查齿轮啮合情况。 推力向心交叉滚子轴承: 这盘轴承支承着斗轮堆取料机门座上部的所有重量(约200t),它的外径φ4100mm,重量达7.69t。它的内套由两部分组成,其下内圈直径为φ3230+0.125,外套为大齿轮。112个如φ100×98+0.26的滚子交叉布置于滚道之中。涂润滑主要是通过大齿圈上的四个黄油嘴注入黄油。大齿圈有162齿,模数为m=25。由于轴承转速很低,若无大的问题(如滚动有异间及滚道严重磨损),一般不需要更换,但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加油润滑。 清扫落在齿圈上的煤粉,清理齿上的旧黄油,并加注新的黄油,以保证正常润滑; 检查轴承的内、外圈紧固螺栓,若有松动要紧固牢靠; 检查轴承整体与转盘的固定螺栓,若有松动要予以紧固; 检查固定在齿圈上的密封胶皮,如有损坏或磨损,要及时更换。 检修质量标准: 减速机标准: 蜗轮蜗杆侧隙为0.15mm~0.3mm; 蜗轮轴承间隙为0.10mm~0.2mm; 蜗杆轴承间隙为0.15mm~0.30mm; 蜗轮蜗杆的接触面积在齿高和齿宽方向应注55%; 回转泵振动应过0.07mm,声音正常,轴承温度<70℃。 液压系统不漏油,油温小于60℃。 回转速度符合取料要求。 换向灵活,冲击力小。 传动套轴两端轴承应保证0.2mm~0.3mm间隙,轴承与轴配合为k6,与孔配合为k7。 传动轴与蜗轮轴的径向偏差小0.5mm。 传动套轴两端应留有10mm的间隙。 小齿轮(m=25,z=18)与轴为花键配合,各个尺寸分差配合要求为200H8、180H12、30D9。 小齿轮与大齿圈之间接触面积在齿高方向不小于30%,在齿长方向不小于40%,齿侧间隙为1.5mm~2mm,齿顶间隙为6.25mm。 蜗轮轮心无裂纹等损坏现象。青铜轮缘与铸铁轮心配合。一般采用H7/s6。当轮缘与铸铁轮心为精制螺栓联接时,螺栓孔必须绞制,与螺栓配合应符合H7/m6。 蜗轮齿的磨损量一般不准超过原齿厚的20%。 蜗轮与轴的配合一般为H7/h6,键槽为H7/h6。 径向跳动公差(蜗轮与蜗杆轴线间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列于下表28。蜗轮径向跳动公差(μm) 径向跳动公差 精度 等级 蜗轮分度圆直径(mm) ≤50 >50 ~80 >80 ~120 >120 ~200 >200 ~320 >320 ~500 >500 ~800 >800 ~1250 >1250 ~200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