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从饮酒(陶渊明)看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追求.docxVIP

任务二:从饮酒(陶渊明)看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追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2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教师姓名 贾建红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授课时数 2累计课时 32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环艺141 旅游141 课题 项目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任务二:从饮酒(陶渊明)看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充分认识陶渊明的思想、人格和归隐的意义;对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内容和价值有较准确的把握。 技能目标 田园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理解。 态度目标 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 教学重点 陶渊明归隐;陶渊明田园诗。 教学难点 陶诗的风格及人格。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资源 大学城 教学参考书 《大学语文》 作 业 见拓展练习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 任务描述 在东晋的诗坛上能独树一帜,给东晋诗歌增添新的生机的诗人是陶渊明。他以古朴自然的诗风,把诗歌提升到一种自然之美的境界,又以充满生活气息和生活哲理的真率自然的田园诗改变了空谈玄理的玄言诗,为后世田园诗的创作树起了一座新碑。 讲授法 5分钟 任务目标 使学生充分认识陶渊明的思想、人格和归隐的意义;对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内容和价值有较准确的把握。 讲授法 5分钟 任务实施步骤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性格 了解陶渊明的创作 了解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了解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讲授法 45分钟 作品分析 注释、译文、赏析 讲授法 20分钟 任务拓展练习 选择题、填空题、思考题 练习法 15分钟 课后 小结 项目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任务二:从饮酒(陶渊明)看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追求 任务描述: 在东晋的诗坛上能独树一帜,给东晋诗歌增添新的生机的诗人是陶渊明。他以古朴自然的诗风,把诗歌提升到一种自然之美的境界,又以充满生活气息和生活哲理的真率自然的田园诗改变了空谈玄理的玄言诗,为后世田园诗的创作树起了一座新碑。 任务目标: 使学生充分认识陶渊明的思想、人格和归隐的意义;对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内容和价值有较准确的把握。 任务实施步骤: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性格 一、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卒后,他的朋友共谥为靖节先生。又因曾任彭泽令,亦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复杂政治环境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个孤寒的士人,早年曾受人奚落,后凭自己的武力官至晋朝的大司马。祖父陶茂做过太守。父亲也曾出仕,但官职很小,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家道便日渐衰落。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但没多久就辞官回家了。不久又召他为主簿,也被陶渊明辞谢。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渊明到江陵,到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府。桓玄当时是反晋联盟的盟主,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军政大权,伺机篡晋。陶渊明很失望,在401年冬天,正值母丧,便借故辞去官职。晋安帝元兴四年(404)陶渊明写了《荣木》诗,对自己一生无成颇有些不安。这一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给晋王朝带来了一线希望。于是陶渊明又出任刘裕的参军,赴任途中作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中流露出矛盾的心情,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又眷恋田园生活。刘裕为剪除异己势力,杀害了一些无辜的人,陶渊明有些失望。第二年即安帝义熙元年(405),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同年秋,又改任彭泽令。在任八十天,便辞官归隐了。  辞去彭泽令的原因,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从此再没有做官。  辞去彭泽令,把陶渊明的生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此前,他在出仕与归隐的选择中,始终矛盾着,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正是他思想极度矛盾的体现。他的确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历程。  晋宋之际,社会矛盾较多并且凝结难解,门阀统治的遗存在士人群体思想中的观念与皇权政治的观念发生尖锐的矛盾,新兴的霸权和皇权与门阀士族之间形成矛盾、门阀内部由清浊分流等原因造成的矛盾;各种观念相互冲突。陶渊明面临矛盾的现实,需要建立起理性的原则,作为自己人生观和艺术观的基本准则。陶渊明的思想行为及艺术观念就是建立在成熟的理性之上的。 二、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一)熟谙儒学,服膺儒学,具有儒家积极用世的精神及儒家的道德修养。儒学在后世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真正的儒学精神,以济世弘道为原则,贞刚弘毅为人格;一种是统治者所说的儒术,即指礼教制度,所谓礼俗之士所执守的就是这种。前一种儒学精神存于人们心中,它是真正的儒学,也是魏晋名士们追求的理想境界,陶渊明称为“道”。《荣木》诗:“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这个“道”,就是儒家精神。他的曾祖父陶侃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