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工程概况
沙湾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木里县境内,系雅砻江中游右岸最大支流木 里河干流水电规划一库六级方案中的第三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 240MW。引水隧洞长约 18.7km,洞形为圆形,直径 7.2m。引水隧洞一共 分为九段,其中末段(第九段)含调压井。桩号
K17+400~K18+775.732 引水隧洞及调压井布置于三叠系下统领麦沟组 (T1l)的板岩夹千枚岩、硅质板岩山体中,以Ⅳ类围岩为主;调压井 为开敞式调压井,调压井筒高约 140.0m,断面为圆型,下部内径 5.8m,上部内径 16.5m,调压井上部置于薄层状板岩夹千枚岩中,围岩 以Ⅴ类为主。调压井中下部置于硅质板岩中,围岩属Ⅳ类。受中水五局 基础处理分局委托,四川中奥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引水隧洞桩号 K17+400~K18+775.732 段、调压井及压力管道的灌浆工程施工任务, 按合同工期 2009 年 8 月份进场施工,于 2009 年 12 月底灌浆工程竣工, 总工期 5 个月。
二、引水系统施工段地质简介
2.1
引水隧洞桩号 K17+400~K18+775.732 段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段长 1375.732m,隧洞轴线方向由 S14°38′19″E(在
18+449.05)转为 S73°7′4″E。垂直埋深 260~410m。岩性为三叠系下
统领麦沟组(T1l)板岩夹千枚岩、硅质板岩,岩层产状 N30°~50°
W/SW∠30°~50°,走向与洞轴线夹角 25°~40°。层间错动带较发育, 主要发育 3 组裂隙:①N30°~50°W/SW∠30°~50°(层面)、
②N40°~50°E/SE∠65°~70°、③N10°W/SW∠85°,裂隙较发
育,围岩不稳定,围岩以Ⅳ类为主,不利结构面组合易在洞顶形成的不
稳定块体,③组裂隙对洞壁稳定不利,需加强支护,④千枚岩发育段可
1
能存在有害气体,施工时应加强监测和通风等措施。
2.2
调压井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调压井位于厂房后坡山体内,开敞式调压井,调压竖井高 140.0m, 断面为圆型,下部内径 5.8m,上部内径 16.5m。
调压井岩性为板岩夹千枚岩、硅质板岩,层间错动带较发育,主要 发育 3 组裂隙:①N40°~60°W/SW∠50°~70°(层面) ②N40°~60°
W/NE∠30°~40°③EW/N∠45°~60°,延伸 3~10 m,间距 0.2~1m。 层面裂隙密集发育。据地表地质调查及调压井平硐 PDS301(高程
2570m)揭示:浅表层 10~20m 有弯曲变形现象,强风化水平深度达
20~40m,强卸荷带水平深度达 60~80m,弱风化、弱卸荷带水平深度
100~120m,发育四条较大层间错动带(见表 1-1),支 0+75m~硐底硐段,
硐顶普遍滴水,岩性为薄层状板岩夹千枚岩,岩性较软弱;支 0+0.00m~0+75m 岩性为薄层状硅质板岩,岩性较坚硬(见表 1-2 调压井
勘探平硐 PDS301 围岩工程地质特征表)。调压井中下部置于硅质板岩中,
围岩属Ⅳ类;上部置于薄层状板岩夹千枚岩中,围岩以Ⅴ类为主。调压
井坡外侧边墙由于层面裂隙与其它裂隙的不利组合,在施工过程中易产
生小规模的坍滑,井壁有渗水现象,需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千枚岩发育 段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施工时应加强监测和通风等措施。
2
沙湾水电站调压井平洞 PDS301 层间错动带一览表
表 1-1
编号
桩号
(m)
产 状
带 宽
(m)
描 述
龄值
(万年)
f1
0+28~0+49
N40°~60°W/SW∠50 °~60°
2~3
由糜棱岩、片状岩、石英团块组成。强风 化呈黄褐色、糜棱岩软化、泥化,松弛。
15.1
f2
0+52~0+57
N70°W/SW∠55°
0.5~0.8
由片状岩、石英团块条带、少量糜棱岩组 成。强风化呈黄褐色。
/
f3
支+7.5~支
+8.3
N60°W/SW∠60°
0.7~0.8
由片状岩、糜棱岩、石英团块组成。强风 化呈黄褐色。挤压紧密。
/
f4
支+77~支+79
N40°~45°W/SW∠50 °~60°
1.8~2.0
由片状岩、石英团块条带、糜棱岩组成。 强风化、破碎,洞顶普遍滴水。
/
调压井勘探平硐 PDS301 及支硐围岩工程地质特征表
表 1-2
桩 号
(m)
岩性
结构面及地下水状态
岩体结构
类型
围岩
类别
主 0+00~0+49
板岩、千枚 岩
强风化、强卸荷。发育层间错动带 f1,主要发育 层面裂隙, 0~30m 干燥,30~49m 滴水。
薄层状
Ⅴ
主 0+49~0+70
板岩夹硅质 板岩、千枚
岩
弱风化、强卸荷。发育层间错动带 f2,主要发育 层面裂隙,滴水。
薄层状
Ⅴ
主 0+70~0+109.5
硅质板岩
弱风化、弱卸荷,主
文档评论(0)